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小儿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时间 : 2009-11-27 00:50:15 来源:y.3edu.net

[摘要]

小儿缺铁性贫血怎么办,幼儿疾病防治,幼儿教育

小儿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缺铁所致,其次是缺乏蛋白,这些物质的缺少都障碍血红蛋白的形成。这种贫血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但以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幼儿多见,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据1981年对我国11省市7岁以下小儿统计,1/3儿童有程度不同的贫血。此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病因有以下几方面:先天因素:新生儿出生时储铁量与贫血有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为最多,主要储在肝脏内,再加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可够生后3~4个月造血的需要。未成熟儿、多胎,多胎或母亲有严重的缺铁性贫血,婴儿就会很早出现贫血症状。饮食因素:饮食中的铁供给不足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母乳中含铁量都较低,牛奶比人乳还少,如果单用奶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以及能促进铁吸收的辅助食品,也易造成缺铁性贫血。个别儿童长期挑食或偏食,或长期腹泻,肠吸收不良,消化道畸形等都可造成缺铁性贫血。生长因素:小儿体格增长时血容量也增加雷达此,生长越快,需铁越多,在出生4~6个月时先天储铁已经用尽。婴儿1岁时体重已增加到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加5~6倍,所以婴儿期特别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新生儿全身的铁约0.5克,而成人为5.0克,因此在整个小儿期,一般饮食供铁要求每天6~16毫克。铁的丢失较多:特别是长期少量失血,如反复鼻衄、咯血、便血(包括隐匿便血)等,常见出血性疾病、钩虫病,消化道畸形等都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起病较缓慢,开始皮肤粘膜逐步苍白或发黄,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明显,易疲劳,年龄较大的患儿常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若血红蛋白下降到6克以下,则可出现精神烦躁、易哭闹、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消化不哀垦、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呼吸脉博加快,重者心前区出现杂音,甚至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手脚指甲向中央凹陷呈勺状。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妊娠期间要有足够的铁供给胎儿。孕妇宜多食用含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因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肉类也有同样的作用。贫血的孕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铁剂,特别是妊娠8个月时,胎儿从母体中摄取大量的铁,存于胎儿体内。生后要合理喂养。对婴幼儿及儿童及时添加铁较多的食物,但需根据既往养情况和消化能力逐渐添加,在膳的食物,但需根据既往喂养情况和消化能力逐渐添加,在膳食中如果只注意到补充铁蛋白质的摄入,也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形成,因此还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猪肝、瘦肉、海带、紫菜、黑木耳、香菇等,其次为豆类、蛋类、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都能有效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患儿抵抗力低,要避免交叉感染,找出患病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保证睡眠。合理补充铁剂。硫酸亚铁0.3克,每日1~2次口服;10%枸橼酸铁胺,每日5~10毫升,分2~3次口服。铁剂对胃肠有刺激性,最好在两餐中间服用,同时服稀盐酸或维生素C,促进铁剂的吸收。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小儿缺铁性贫血怎...”相似的文章

更多>>

小儿缺铁性贫血疾病

1、生化检验 在贫血出现以前,即出现一系列的生化改变,当缺铁时,机体首先动用储存铁,以维持铁代谢的需要,肝脏和骨髓中的铁蛋白与含铁血黄素含量减少;继之,血清铁蛋白减少,血清铁蛋白正常值为35ng/ml,若降低至...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