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小儿时期常见的呕吐

脑病分类

时间 : 2009-11-27 02:27:58 来源:www.cureba.com

[摘要]

第九节儿童脑血栓后遗症第一小节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小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一小节小儿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系指由于血液成分的改变或血液粘度增高形成的血栓而导致脑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闭塞。
【病因】凡能使血粘度增高和使血管壁受损的因素均能成为小儿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如①红细胞增多症;②镰状细胞性贫血;③血小板增多症;④脑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症、胶原疾病或其他感染等);⑤严重脱水;⑥夹层动脉瘤;⑦同型胱氨酸尿症。
【发病机制】脑动脉壁的病变是脑血栓形成的基础,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动脉炎均可使脑动脉壁肿胀,使动脉内膜粗糙,管腔狭窄,同型胱氨酸尿症因蛋氨酸代谢障碍也可致血管内皮损害。血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及纤维素等,尤其是血小板极易粘附在脑动脉内膜病变部位。粘附聚集之血小板,又可释放出花生四烯酸、5-羟色胺、二磷酸腺苷(ADP)等多种具有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和血管收缩之物质,因而形成动脉壁血栓。血栓逐渐扩大,最终将动脉管壁完全闭塞,当患儿有使血液粘度增加的疾病时则更易促进脑血栓的形成。血栓一般在数小时内即可形成,形成后可顺行性或逆行性发展,可使更多的分支闭塞而使症状加重。但也可由于经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而使血栓自行溶解,溶解后的血栓碎块可流入远端血管或阻塞其分支而使症状减轻。
【病理】小儿脑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多在较大的血管,如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在小儿比较罕见,文献中只有个例报道。病变血管肿胀,常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管腔狭窄,腔内之血栓可见大量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管壁向血栓内生长的纤维细胞。陈旧的血栓内尚可机化及管腔再通。梗死范围大小不等,灶中央为坏死组织,周围绕以水肿区。坏死区神经元、轴索、髓质及胶质细胞均遭破坏,后期坏死组织液化,吸收后形成小腔。
【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起病,突然出现偏瘫,可伴失语或惊厥。常于清晨或夜间醒来时发现,因此时的血压偏低,血流缓慢。症状多在数日内达高峰,患儿在发病时大多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但为时不长。个别患儿呈进展型,有严重意识障碍,病情危重。
不同部位的脑血栓形成常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定位体征。小儿常见的脑动脉的血栓形成有以下几种。
  1.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颈内动脉的突然闭塞可出现患侧的一过性失明,也可出现同侧Hornor征。常有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或对侧同向偏盲(三偏征)。若主侧半球(大多为左侧半球)受累时可伴运动性失语,少数病例可有昏迷。
  2.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是最易发生闭塞的血管。①主干闭塞时也可引起对侧的三偏征,主侧半球主干闭塞还可有失语、失写、失读;②大脑中动脉深支或豆纹动脉闭塞,也可引起对侧偏瘫,上、下肢瘫痪程度一致,一般无偏身感觉障碍或同向偏盲;③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可分别引起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对侧的偏瘫上肢重于下肢,常伴有明显的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3.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在小儿比较少见。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产生对侧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可伴大小便潴留(因旁中央小叶受损),还可出现表情淡漠或欣快等精神症状,及强握、摸索或运动性失语等。
  4.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在小儿比较罕见。椎-基底动脉的闭塞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常可伴有交叉瘫、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吞咽困难、交叉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甚至四肢瘫等。若因基底动脉的闭塞而引起桥脑腹侧的广泛软化,临床上可产生闭锁综合征,患儿四肢瘫,神志清楚,但不能讲话,面无表情,不能咀嚼也不能吞咽,只能用自主的垂直性眼球运动来示意。
【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大多为正常,但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由于脑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常可见压力增高。脑电图可见两侧明显不对称,病灶侧出现慢波灶。脑血管造影可见到动脉闭塞、动脉狭窄,并可了解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脑CT扫描对脑血栓形成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显示梗死区低密度灶,急性期还可见到低密度灶周围的水肿带,对梗死部位及梗死范围可提供更客观的依据。l周以后可发生液化、坏死,病灶部位呈一致性边缘清楚的透明区。此外,CT还可发现有无并发脑室扩大或脑萎缩等。为了寻求小儿脑血栓形成的病因还应作下列辅助检查。①周围血象:红细胞增多症时其红细胞可高达(6~10)×1012/L,血红蛋白高达180~240g/L,红细胞压积高达60%~70%。白细胞也常增多,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可高达(0.4~1)×1012/L,还可见少量幼稚红细胞。镰状细胞性贫血时可见到镰刀状细胞和贫血征象。感染性疾病所致的脑血栓形成可见白细胞明显增高。②尿检查:小儿肾性高血压脑病也可引起偏瘫,此时尿中可有相应改变(如血尿、蛋白尿等)。糖尿病时可有尿糖或酮体。③血沉、抗“O”:胶原病所致的血管炎常见血沉增快,抗“O”增高。④免疫学检查:胶原病时常可见IgG增高,抗核抗体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诊断和鉴别诊断】小儿在安静或休息时突然出现偏瘫或其他局灶性脑症状,一般无明显意识障碍,无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正常,可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本病应与脑栓塞鉴别,后者除发病更急外,常伴有风湿性心脏病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脑血栓形成应与脑出血鉴别,后者起病更急,病情更重,大多可见到均匀血性脑脊液且压力增高。部分患儿脑脊液无血而可见自细胞增高,此时脑CT检查可帮助确诊(示高密度灶)。起病较缓,逐渐进展的脑血栓还应与脑瘤鉴别,CT征象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脑栓塞
  脑栓塞系指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栓子,经颈动脉或椎动脉进入颅内,阻塞脑部血管,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栓塞在小儿较少见,因为引起脑栓塞的一些疾病不常发生在小儿年龄。
【病因】引起脑栓塞的病因很多,如细菌、寄生虫、空气、脂肪、肿瘤和机化的血栓碎块等。儿童期脑栓塞常为心源性,如心律紊乱,特别是心房纤颤容易引起壁间血栓形成,其碎块可能脱落。常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瓣膜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可成为栓子。新生儿脑栓塞可来自栓塞的胎盘组织所释放的栓子。空气栓塞可发生在以下几种诊治措施过程中:上颌窦穿刺或冲洗,心脏手术或心内导管术,人工气胸,肺穿刺及颈部手术。脂肪栓塞特别少见,可见于长骨骨折后。
【发病机制】栓子进入脑循环后,最后停留在管腔不能容栓子通过的动脉管内,使被阻塞的动脉所供应的区域发生脑梗死。脑内任何动脉都有被阻塞的可能,而左侧大脑中动脉为栓子最容易进入的血管,栓子堵塞血管引起急性脑缺血,小血管的堵塞仅引起局部脑症状。大血管的堵塞或多发性栓塞,或脑深部组织动脉栓塞则可引起全脑症状。栓子堵塞血管时常因刺激作用而发生脑动脉痉挛,使症状加重。血管痉挛减轻,栓子溶解破裂,变小而移向动脉远端,脑缺血症状逐渐缓解。
【病理】栓塞动脉区发生急性坏死,形成范围及程度不同的脑水肿,严重时也可形成脑疝。病灶中心神经细胞死亡,代以胶质细胞增生或形成小囊。炎性栓子可引起局限性脑炎或脑脓肿,亦可发生局限性脑动脉内膜炎继而形成脑血栓,或引起细菌性动脉瘤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脂肪栓塞可见白质弥散性瘀点状出血和脑水肿。空气栓塞在动脉内可证明有空气泡存在。
【临床表现】脑栓塞起病急剧,可说是急性脑血管病中发病最快的一类。常无明显前驱症状,偶尔先有头痛、呕吐、周身不适,少数有惊厥发作,短暂的意识丧失,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内迅速出现所有症状。临床症状因被栓塞的脑血管分支不同而有异,常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局限性抽搐等。空气栓塞多表现为偏盲、一过性单眼失明和失语。脂肪栓塞的特殊表现是在长骨骨折后12~48h后开始发热、呼吸困难、血色痰,数小时内出现局灶性神经体征,皮肤可见出血性瘀斑,视网膜可见出血或脂肪粒,尿内可检出脂肪颗粒。较小的脑栓塞所致的神经症状经数日或数周后即可消失,但常有复发倾向。严重的脑栓塞可突然昏迷,也可因脑水肿或脑内继发出血发生脑疝而死亡。
  脑脊液可正常,若有出血性梗死时,脑脊液可有红细胞,压力可稍高;炎性脑栓塞脑脊液白细胞数可增加,脑电图可见局限性慢波;CT扫描可见低密度灶,心电图可示心律失常、心肌损害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多突然发病而无前驱症状,可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和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局灶症状。常以发病当时的症状为重,有时可较快减轻。脑脊液正常,以及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疾病等则诊断不难。本病应与脑血栓与脑出血鉴别。脑血栓发病比脑栓塞稍缓,常需数小时或数日达高峰,且无栓子来源的原发病。脑出血CT扫描可示高密度灶,有助于鉴别。
三、脑动脉炎
  脑动脉炎系指自体免疫反应所致的脑动脉炎症,好发于儿童,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各种感染、各种胶原性疾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均为常见的病因。突然偏瘫、失语、抽搐等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病因病理】小儿脑动脉炎在我国以钩端螺旋体病最为多见;其次为各种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多见;此外,各种自体免疫性胶原病,如风湿热、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也是小儿脑动脉炎的病因。脑血管炎的自体免疫反应表现有动脉内膜肿胀、增生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缺血。血管壁上可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这提示免疫复合物沉淀在血管壁上在脑动脉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有些脑动脉炎可见肉芽肿存在,这提示细胞免疫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镜下可见病变血管内膜高度增生,管腔不同程度狭窄以至接近闭塞,有的一条血管呈多处狭窄,似串珠样改变,动脉中层及外膜在部分节段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病变多发于大脑中动脉和颅底动脉,由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见脑实质的继发性损害(梗死灶和多发性出血等)。钩端螺旋体所致的脑动脉炎偶见动脉外膜有螺旋体存在。胶原病和结核病所致的脑动脉炎均可偶见肉芽肿存在,还可见血管变性、坏死等改变。
【临床表现】钩端螺旋体所致的脑动脉炎发病前常有前驱症状,以头痛最为多见,其次为发热、短暂性肢体麻木、短暂性肢体无力,失语和癫痫样抽搐等;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的脑动脉炎也先有原发病的感染征象;胶原病则先胶原病的特征性表现。然后出现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失语等脑血管病的表现。发病形式与脑血栓相似,常经数天达高峰,也可有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瘫痪可缓解、复发或交替出现,意识障碍较轻,偶有昏迷,常见不同程度的智能减退。视力模糊和视力丧失在结节性多动脉炎中常见。
【实验性检查】
  1.周围血象各种感染,包括钩端螺旋体病所致的脑动脉炎以及胶原病的脑动脉炎约半数患儿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且以中性为主。
  2.抗“O”和血沉各种感染、发热及胶原病均可见血沉增快,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胶原病抗“O”常增高。钩端螺旋体所致的动脉炎也可见部分患儿抗“O”增高。
  3.脑脊液检查若为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的脑动脉炎,其脑脊液呈结核性脑膜炎的改变。钩端螺旋体动脉炎可见脑脊液中细胞数中度增多(<0.5×10g/L),蛋白轻度增加(0.5~1.0g/L),而糖正常。脑脊液中的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多为阳性(效价在1∶4以上),细胞学检查还可发现浆细胞明显增加,有半数以上患者免疫球蛋白增高,特别是IgM和IgA增高明显。
  4.血清钩端螺旋体凝集试验患病时及患病后数年效价均高。正常值为1∶40,当1∶80~l∶160为可疑,1∶320以上有诊断价值。
  5.血清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本病患儿其效价增高,大约在1∶2O以上。
  6.血清的其他免疫学试验若为胶原病所致的脑动脉炎,血清抗核抗体(ANA)大多为阳性,类风湿因子、抗DNA抗体等也可呈阳性,狼疮细胞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依据。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均可升高,尤以IgG增高为著,并有血中免疫复合物的存在。
  7.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炎的重要手段。造影可见管腔变窄,粗细不均,甚至完全闭塞。特别是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的主干。
  8.脑CT扫描在脑动脉炎早期CT常无异常发现,当动脉闭塞后也可出现低密度灶。CT扫描对脑动脉炎的诊断无特异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血管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有:①呈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有致脑血管炎的原发病,如感染和胶原病等,或患儿来自钩端螺旋体的疫区;③血清或脑脊液的免疫反应阳性:④脑血管造影有典型脑动脉炎的改变,这是诊断脑血管炎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脑动脉炎应与脑栓塞鉴别,脑栓塞发病最急,而且有栓子来源。对于仅表现头痛或轻微精神症状而尚未出现偏瘫等局灶症状的患儿应与感染后脑炎鉴别,脑血管造影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四、脑底异常血管网症
  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系指脑血管造影时脑底部的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并有异常的毛细血管扩张网形成,形如吸烟时所喷出的烟雾,故亦称为烟雾病。又称为脑底动脉闭塞伴毛细血管扩张,特发性脑底动脉环闭塞症等。
【病因】关于本病的病因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根据有①本症多见于儿童,且无明显病因可寻;②有些病例合并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③颈内动脉呈均匀性狭窄,无节段性狭窄;④异常血管网与胎龄6周时的胎儿脑血管形成过程的阶段相似。其二则认为是后天多因性疾病。其根据有①许多疾病如非特异性动脉炎、脑膜炎、放射线损伤、外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梅毒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均可致类似的改变。1978年谈永基报告22例中,结核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头面部感染及梅毒各2例。1981年刘锡民等报告101例烟雾病均系钩端螺旋体病所致。②脑血管造影的变化及临床症状在一定时期内呈进行性发展,尤其是儿童。③脑血管造影所见的特殊变化是由于脑底动脉环闭塞过程中侧支循环形成的结果。国内多数学者主张本病是由后天性疾病所致。
【病理】本病的病理变化特点为:①受损的颈内动脉较细小;②脑底动脉因内皮细胞增生与内膜增厚而致管腔狭窄以致闭塞,中膜肌层萎缩、薄弱或部分消失,可有淋巴细胞浸润;③异常血管网的管壁十分薄弱,易破裂出血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④有出血性和缺血性病理变化与脑萎缩等;⑤就闭塞血管的病变性质而言,有的符合先天性动脉发育不全,有的为炎症性改变,亦有的系血栓形成。
【发病机制】本病的基本病变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颅底动脉环慢性进行性加重的闭塞。当血管狭窄、闭塞形成过程中,侧支循环也逐渐建立。多数的异常血管网是一些原始血管(如豆纹动脉等)增多与扩张。临床表现取决于血循环代偿情况及血管壁本身是否有缺陷。
  如血管闭塞进行较快,以致未能形成足够的代偿,就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的症状。在血管闭塞形成后,其近端压力增高,可使壁薄而脆弱的异常血管网或有管壁缺陷的其他血管破裂,于是出现颅内出血的症状。病程可持续1年至数年,一旦颅底大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已建立,病变即停止发展。虽然本病血管病变多为双侧性,但不一定对称,而且血管闭塞发生的时间亦不同,故其症状可反复发作或交替出现。
【临床表现】小儿中的烟雾病好发于5~15岁,尤7岁以上者多见,占73.3%。国内项全申报道秋季发病较多,推测可能与国内钩端螺旋体、肠道病毒等感染发病季节较为一致。主要表现为脑缺血或脑出血所致的脑损害症状,且与发病年龄有关。在儿童,95%的患儿表现为脑缺血症状,早期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次反复发作后,神经损害症状随脑血管病变的发展呈现持久性。常表现为轻偏瘫、癫痫、头痛、失语、不自主运动及精神症状等。临床上以发作性肢体无力或轻偏瘫为多见:少数则以惊厥起病,神志丧失而醒后偏瘫,以头痛呕吐起病者亦较常见,头痛可在偏瘫前数至一年发生。小儿起病时一般症状较轻,复发较多,可留有后遗症。病程经2~3年或更长时间方能稳定,其间可因发热、剧烈运动、过度兴奋等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辅助检查】
  1.一般化验检查为寻求病因可根据病情选择有关筛选性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沉、抗“O”、C-反应蛋白、血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测定、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结核菌素试验、血清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等。
  2.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大多为广泛异常,若系一侧病变,可见该侧慢波灶或懒波灶。若为双侧病变则多为弥漫性双侧高幅慢波。
  3.脑脊液小儿烟雾病大多呈缺血性脑血管病表现,脑脊液检查多正常。如系结核性脑膜炎所致,脑脊液可见细胞增多,蛋白增高,糖降低。如为钩端螺旋体病所致,脑脊液的钩端螺旋体免疫反应可呈阳性,可有浆细胞明显增加,如系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可见均匀血性脑脊液,且压力常增高。
  4.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其特点为:①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大脑中动脉及前动脉的近端有严重的狭窄或闭塞,而两侧并非完全对称,少数仅一侧改变;②在基底节处有一显著的毛细血管扩张网;③有广泛而丰富的侧支循环形成。根据连续摄影观察,当颈内动脉闭塞后,其侧支循环通路有3类:一是通过大脑后动脉与大脑前、中动脉末支间吻合;二是与未受损的动脉环和虹吸部有联系的所有动脉(如前脉络膜动脉、豆纹动脉、后交通支)均参与基底节处的血供,构成侧支循环以供应大脑前、中动脉的所属分支;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与大脑表面软脑膜血管间进行吻合。铃木等将本病脑血管造影的变化分为6期:第一期为颈内动脉分叉部狭窄;第二期为异网形成;第三期为异网增多;第四期为异网变细;第五期为异网缩小;第六期为异网消失。
  5.CT检查可显示皮质萎缩、脑沟及脑室轻度扩大或多发性皮质下低密度灶等。
【诊断】反复发作性肢体瘫痪或交替性双侧偏瘫的患儿应首先想到烟雾病之可能,本病的确诊依赖于脑血管造影。实际上,本病是放射学的诊断,病因诊断则需依靠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脑脊液、血清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

第二小节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系指脑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所致,又称为颅内出血。新生儿的颅内出血主要与生产有关,如未成熟儿、产伤、窒息等。儿童的颅内出血除了与脑血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外,还常见于脑外伤、脑瘤等。找不到病因的脑出血称为小儿特发性脑出血。一、硬膜下出血  硬膜下出血主要发生于新生儿,但近年来由于围生期保健工作的发展和助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此病的发生已大为减少,也可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病因】本病主要见于成熟儿,大多由于分娩困难,使胎头严重受压变形所致。常见于:①产妇骨盆狭小;②胎位不正;③高龄初产妇等。此外,产程进展太快,胎位突然受压也可引起此病。上述为新生儿硬膜下出血的病因,新生儿以后的儿童,较多见的是2岁以内,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外伤为常见原因,也可因维生素C、K缺乏所致。【发病机制】硬膜下出血通常分为小脑幕上和小脑幕下两种类型。幕上硬膜下出血最常见,多因大脑表面的细小桥静脉撕裂出血所致。桥静脉从大脑表面贯穿蛛网膜下腔进入硬膜的静脉窦,如果胎头因受压而严重变形,可将桥静脉撕裂而出血。出血通常为双侧,而且往往还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大脑表层损伤。幕下及硬膜下出血,多由于小脑幕撕裂所致,撕裂处通常在大脑镰与小脑幕前缘连接处。该处是下矢状窦与大脑大静脉汇合形成直窦的部位,如被撕裂则会损及大静脉窦或大脑内静脉而出血。【病理】硬膜下出血所形成的血肿在婴幼儿时期大多发生于大脑顶部,多数为双侧,但两侧出血的程度不一定相同。多数血肿可逐渐被吸收,可完全消失。有些血肿未被吸收,可刺激局部组织在硬膜内侧形成一层膜,可达0.5~3mm厚。这层膜包裹着血肿形成囊状物。血肿逐渐分解成高蛋白、高渗透压的溶液。由于周围的是半透性的,所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可被吸入,使囊状物逐渐增大。在疾病的早期,囊内液呈鲜红色,以后逐渐变为暗红色、黄色,甚至于无色透明。如果硬膜下出血所形成的囊肿长期占有较大空间,则可影响脑循环和脑发育以及脑脊液的吸收等,因而可引起脑萎缩和脑积水。有时硬膜下血肿可钙化。【临床表现】位于大脑半球凸面的硬膜下出血,若出血量不多,临床上可无任何表现,若血量较多并伴有大脑损伤,则可出现轻度偏瘫、斜视、局部性抽搐等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如有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呕吐、烦躁不安、嗜睡、囟门臌隆或头颅增大、食欲不佳、发育迟缓、颅缝分离、头皮静脉怒张等。如颅内压持续增高,可导致小脑幕切迹疝而死亡。幕下硬膜下血肿通常出血较多,往往迅速出现昏迷、眼球歪斜、眼球摆动、瞳孔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呼吸不整等脑干受压症状。病情进展极为迅速,多在数小时内呼吸停止而死亡。【诊断】硬膜下出血症状多样,并不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新生儿或婴幼儿若出现烦躁、呕吐、前囟饱满或颅缝分离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史(特别是生产史或外伤史)则应考虑到硬膜下出血的可能。对新生儿和前囟门尚未闭合的婴幼儿在前囟的侧角进行硬膜下穿刺即可确诊。在正常情况下,针头进入硬膜下腔,无液体流出或只能流出几滴澄清的液体。若有硬膜下血肿则可流出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红色或黄色或水样液体。为明确硬膜下血肿是否为双侧性,对前囟门的两侧均应穿刺。对新生儿穿刺后流出0.5ml以上的液体即有诊断意义。  幕下硬膜下血肿,只有通过CT或超声扫描才能确诊。二、脑室周围与脑室内出血  脑室周围与脑室内出血主要发生于胎龄较小的未成熟儿。近几年来一些新成立的新生儿抢救中心改善了未成熟儿的护理。过去认为难以存活的极低体重儿今天存活率大大提高,但这些未成熟的低体重儿特别容易发生脑室周围与脑室内出血。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根据CT检查,出生时胎龄小于35周或体重低于1500g的未成熟儿,发病率高达40%~50%。【病理】脑室周围出血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所致(这与硬膜下出血是由于静脉或静脉窦破裂出血不同),出血部位多在室管膜下的生发层,血液向周围白质扩散形成脑室周围出血。80%的患儿其病变部位血液可进一步穿破室管膜,流入侧脑室,部分或全部填充侧脑室,成为脑室内出血。血流经大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再汇集到小脑延髓池的蛛网膜下腔。  应用CT和尸检材料把小儿的脑室周围与脑室内出血的严重度分为4度:第l度为单纯室管膜下出血;第2度是不伴脑室扩大的脑室内出血;第3度是脑室内出血伴有脑室扩大;第4度为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并有脑实质出血。这种分度法对于估计预后及评价治疗方案很有用处。【发病机制】室管膜下的生发层只见于未成熟儿,这种原始组织的毛细血管壁极薄,缺少结缔组织的保护和支持,容易出血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窒息和缺氧是诱发脑室内出血的重要外在因素。窒息和缺氧使脑血液过度灌注,脑部血管过度充盈,同时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和心肌,导致心力衰竭和静脉淤血,这些都能促进出血。若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措施不当(如扩容过快、过多输入碳酸氢钠等)也可诱发脑室内出血。这是由于未成熟儿脑血流自动调控功能弱,室管膜下生发层的毛细血管壁可因血压增高而破裂。此外,颅脑外伤也是各年龄组儿童脑室出血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新生儿脑室出血多于生后24~48h发病,临床症状轻重悬殊,重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亡,轻者全无症状,脑脊液呈血性或无色透明,病人可仅在CT检查时才发现脑室周围或脑室内出血。外伤性脑室内出血常有明显的外伤史可查。  暴发型又称严重恶化型,这是指第三度或第四度出血的患儿,其发病急骤,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典型症状,如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肌张力降低等。当颅内压增高时可见前囟门膨隆,并有进行性加重的脑干受压体征:去大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惊厥发作、呼吸不整,常可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因脑疝而死亡。在死亡前还可出现体温不升、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等。这型患儿的出血量较多,前囟门膨隆明显。其l0%的患儿有血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病情大多严重,而新生儿脑室出血起病多缓慢,开始时症状不典型,常先有主动活动减少,肌张力可稍增加,前囟门仍平坦,生命体征稳定。此期相当于第一度出血(仅为室管膜下出血)、脑脊液无色透明,只有CT才能发现出血。某些新生儿病情不再恶化。而其他患儿经长短不等的静止期后又开始出现新的恶化症状,此型称为跳跃恶化型。临床症状的进一步恶化常用脑室内出血所致,患儿出现嗜睡等意识障碍,肌张力降低,眼球运动障碍,局灶性癫痫发作等。以后病情又可稳定。如果继续出血可引起脑室扩大,甚至昏迷等。【并发症】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一个严重的常见并发症是脑积水,脑室内出血存活者一半以上有脑积水,通常在出血后15~70日内发生。脑积水的发生与脑脊液吸收障碍有关,常因出血汇集在后颅凹的血液引起蛛网膜炎,由于这种粘连性蛛网膜炎或由于血块堵塞了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使脑室扩大。这种脑积水大多为交通性的,也可为梗阻性的(当中脑导水管阻塞时)。新生儿发生脑积水后常可出现典型症状,如前囟门膨隆、骨缝分离、头围增大等,CT扫描即可确诊。【诊断】对胎龄较小的未成熟低体重新生儿,一旦发现主动活动减少或出现意识障碍、肌张力降低、前囟门膨隆等应考虑有脑室出血的可能。脑脊液检查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筛选方法,如脑脊液红细胞数增多和蛋白质含量增高则提示有脑室内出血的可能,应进行下列检查加以证实。  1.脑CT扫描能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范围,可清晰地显示脑室轮廓和大小,并可明确脑实质损害情况。但缺点是检查时必须将患儿搬送到CT室,而搬运过程中需要保温、吸氧、输液,对危重患儿有一定的困难和危险。  2.脑超声扫描经前囟门作扇形超声扫描,诊断的准确程度可与CT相比。此检查可在床边进行,不会发生放射损伤,因此具有经济、安全、方便等优点,为了对脑室大小进行动态观察,临床上应提倡采用此法。三、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的破裂后,大量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颅内其他部位出血如脑室内出血、脑出血、小脑出血等血液也可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和发病机制】根据临床和尸检统计发现,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脑血管畸形、烟雾病次之,脑动脉炎、血液病、脑瘤等也可引起,而且在脑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小儿比成人多见,尤其以髓母细胞瘤为多。  先天性颅内动脉瘤主要为动脉中层发育缺陷,脑血管畸形的管壁常发育不全、变性、厚薄不一等,这些病变在情绪激动、用力时易破裂出血。脑瘤引起的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转移瘤等具有丰富的血供;②脑瘤浸润邻近血管,可引起血管闭塞、坏死而继发出血;肿瘤周围脑组织软化区的血管变薄、牵拉破裂而出血。  能诱发异常血管破裂出血的因素还有嗜铬细胞瘤、恶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头部轻微碰撞等。有人报告3l例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有12例有轻度震动(跌坐、滑下几级楼梯臀部着地等或头部轻微碰伤史)。  新生儿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内的薄壁静脉淤血破裂所致,有些病例则是产伤引起,而多数则可能与窒息缺氧有关。【临床表现】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比成人少见,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总数的2%~4%。因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异常所致的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以6岁以上的年长儿较多见,且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趋势。而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发生于有窒息或产伤的患儿,未成熟儿比足月儿更常见。常在生后第2天出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征候是血液引起的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以及与之有关的假定位体征。伴有血肿并压迫或损伤脑组织,或发生脑血管梗死或痉挛时,也可出现局灶性神经体征。面色苍白、中毒容貌和较高的抽搐发生率是小儿异于成人的特点。起病后2~3日内常有发热。  起病缓急和病情轻度与血管病的性质有一定关系。动静脉畸形的出血一般没有动脉瘤出血那样严重,小的动静脉畸形较易出血,故常在年幼期发病,而大的动静脉畸形则出血较晚。颅底部动脉瘤出血量较多,常伴动脉痉挛,而动静脉畸形则为大脑半球静脉渗血,故动脉瘤出血的病情多较严重。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静脉破裂所致,而且出血量一般不多。临床上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种不同情况:①患儿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只在脑脊液检查时有异常;②患儿表现嗜睡和惊厥,惊厥多发生在出生后2~3日内,间歇发作,小儿外表可正常;③患儿病情特别严重,类似严重恶化型的脑室内出血,常在发病后不久即死亡。此型非常少见,出生时常有严重的窒息,出血量较多。【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血性脑脊液是必备的诊断指标,它可持续1周之久,离心后上清液的黄染逐渐加重。蛋白多增多,糖正常或稍低。脑脊液压力增高。  2.周围血象检查常见自细胞增加。若发现大量幼稚细胞则提示系白血病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3.心电图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儿心电图可出现下列改变:①传导障碍;②心律紊乱;③ST段抬高或压低;④T波倒置或高耸;⑤明显的U波或Q-T间期延长。心电图改变的机制可能是下视丘-脑垂体系统受累而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也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有心电图异常者其预后可能较差。  4.脑CT检查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范围,特别脑室的含血量,是否有血肿、脑水肿、脑梗死、脑积水等。  5.脑血管造影是明确病因和病变部位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对动脉瘤的发现率很高,为CT所不能替代。【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突然出现了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的小儿,以及嗜睡、惊厥、前囟饱满的新生儿。尤其有窒息和产伤史者,均应考虑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腰椎穿刺若为均匀血性或呈黄变的脑脊液则基本成立。脑CT扫描可以确诊,并能了解出血量的大小。脑血管造影对明确病因,如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等有重要价值。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常无典型症状和体征,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有时只表现为发热,可能疑为败血症,也可能只表现为惊厥。若腰穿流出均匀血性脑脊液则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年长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症状很典型,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腰穿可为均匀血性脑脊液,脑CT扫描是必要的,文献报告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中经CT扫描可发现有15%继发于脑瘤,以髓母细胞瘤、胶质瘤多见。这类患儿应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此外,年长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特别是大脑凸面的血管破裂,病变部位靠近额叶、颞叶时,常可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可表现为胡言乱语、自言自语、模仿语言和摸空动作等,易误诊为小儿精神病,但腰椎穿刺和CT扫描可鉴别诊断。四、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以大脑半球占多数,少数原发于小脑或脑干。【病因】可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脑瘤以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的颅内细菌性动脉瘤等,还有的找不到明确病因,称为小儿原发性脑出血。新生儿因产钳用力过度可致颞叶出血。【病理】尸检发现小儿原发性脑出血系由微小动脉瘤样血管畸形破裂所致,因此并非真正的原因不明。只是因这种动脉瘤太小,用血管造影和CT扫描不能发现。出血部位大多在大脑皮质下白质内,其中额叶占31.3%,颞叶占28.2%,顶叶18.2%,顶颞及顶枕叶9.3%。白血病所致的脑出血的组织学改变是同心圆状出血,也可互相融合成大片状出血灶。再生障碍性贫血所致的脑出血,基本上是白质内的渗血,并能扩散成肉眼可见的大出血灶。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的颅内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其脑内血肿多发生在额叶及颞叶,前者为大脑前动脉瘤及前交通支动脉瘤出血所致,后者多为大脑中动脉瘤及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破裂所致。胎龄小于32周或体重低于1500g的未成熟儿之15%~25%有小脑内出血。【临床表现】小儿脑出血大多和成人一样,起病急。表现为突然头痛(86.5%)、偏瘫(75.7%)、意识障碍(67.6%)、失语、呕吐(各占35.1%)、癫痫发作(32.4%)、偏盲(24.3%)等,也可有两眼向出血侧凝视、瞳孔不等或伴有消化道出血等。小儿的原发性脑出血较少见,因其为微小的动脉瘤样血管畸形破裂所致,与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脑出血相比起病相对缓慢,症状也较轻,易误诊为颅内肿瘤。未成熟的低体重儿易于发生小脑内出血与小脑的毛细血管发育不成熟而易于破裂有关,窒息和外伤则为其诱因。本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常不够典型,可仅表现为呕吐、哭闹和眼震等,当出血量增大压迫脑干时可表现为两眼歪斜或眼球固定,四肢瘫痪,意识障碍,呼吸表浅,甚至枕骨大孔疝形成而死亡。【实验室检查】严重的脑出血急性期可见周围血象中白细胞增高,是应激状态的表现。腰穿多压力增高,且为均匀血性脑脊液,但也可无色透明,特别是发病较缓,出血量较小的小儿原发性脑出血。脑内血肿尚末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脑脊液无血。据文献报告脑叶出血发病后24~72h可见脑脊液中有一过性白细胞增多,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之后恢复正常。超声波检查可发现幕上脑出血有中线波移位。脑血管造影可发现脑血管移位(因血肿移位)。脑电图可发现出血侧有局限性慢波灶,但无特异性,只能定侧而不能定性。最有确诊价值的实验检查为脑CT扫描,可发现大脑、脑干及小脑半球的出血及同时存在的脑水肿和脑移位。出血时常呈球形高密度区。并能提示脑内出血有无破入脑室及出血量的大小。【诊断】对小儿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并伴有偏瘫、失语、局限性抽搐等定位体征对,若腰穿有均匀血性脑脊液或CT有高密度灶即可确诊为脑出血。为进一步寻找小儿脑出血的病因,要检查周围血象和出凝血时间。若周围血象提示有血液病的可能,应作骨髓穿刺,以便确定病因。为明确是否为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应作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胎龄很小的未成熟儿若出现了呕吐、眼震、眼斜等后颅凹症状也应及时作脑超声检查,以便确诊有无小脑出血。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脑病分类”相似的文章

更多>>

小儿时期常见的呕吐疾病

体格检查:对每一个呕吐的新生儿都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有无全身感染的体征,神经系统疾病的征象和代谢性疾病的迹象,重点应注意腹部和神经系统体征。 辅助检查: (1)鼻胃管检查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上消化...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