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小儿消化性溃疡

小儿消化性溃疡

时间 : 2009-11-27 18:47:28 来源:www.clinixoft.com

[摘要]

医宝问病网 - 科凌力医学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小儿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儿科速查》小儿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与遗传、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也可是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的局部损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年龄不同有其不同的特点。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凡是能与胃酸接触的胃肠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溃疡,但主要还是胃和十二指肠这两处的溃疡,两者占全部消化性溃疡的98%。北京协和医院主编《儿科诊疗常规》小儿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溃疡,前者为慢性溃疡,确切病因尚未阐明,以学龄儿多见;后者呈急性发作,多有应激因素及有损胃粘膜药物史。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它胃肠道部位。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婴幼儿多为急性、继发性溃疡,常有明确的原发疾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相近;年长儿多为慢性、原发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可有明显的家族史。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一般讲本病是因致溃疡因素(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和粘膜抵抗因素(粘膜保护)之间失去平衡所致。致溃疡因素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情绪应激、胃泌素和胃窦部滞留、幽门螺杆菌(Hp)的存在、胃和十二指肠的炎症、遗传因素、饮食失调及药物等;粘膜抵抗因素则包括粘液-粘膜屏障、粘膜血流量、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及细胞更新等。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约有10%~15%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可终身无症状,称为"沉默性溃疡",此类病人以胃溃疡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婴幼儿多为继发性溃疡,年长儿则多为原发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约为2:1。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相近。消化性溃疡的发作有季节性,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的发病远比夏季常见。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原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诸多因素有关,确切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溃疡的形成是由于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子(酸、胃蛋白酶、胆盐、药物、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与粘膜自身的防御因素(粘膜屏障、粘液重碳酸盐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一般认为,与酸有关因素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意义较大,而组织防御因素对胃溃疡有更重要的意义。(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酸和胃蛋白酶是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侵袭作用的主要因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基础胃酸、壁细胞数量及壁细胞对刺激物质的敏感性均高于正常人,且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亦发生缺陷,故酸度增高是形成溃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生后1~2天胃酸分泌高,与成人相同,4~5天时下降,以后又逐渐增高,故生后2~3天亦可发生原发性消化性溃疡。因胃酸分泌随年龄而增加,因此年长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婴幼儿高。(二)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功能:决定胃粘膜抵抗损伤能力的因素包括粘膜血流、上皮细胞的再生、粘液分泌和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在各种攻击因子的作用下,粘膜血循环及上皮细胞的分泌与更新受到影响,屏障功能受损,发生粘膜缺血、坏死而形成溃疡。(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约为52.6%~62.9%,Hp被根除后溃疡的复发率即下降,说明Hp在溃疡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四)遗传因素:消化性溃疡具有遗传素质的证据,20%~60%患儿有家族史,单卵双胎发生溃疡的一致性也较高,但其家族史也可能与Hp感染的家族聚集倾向有关。O型血的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其它血型的人高;2/3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家族成员血清胃蛋白酶原升高。(五)其它:精神创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外伤、手术后、饮食习惯不当如暴饮暴食,过冷、油炸食品、气候因素、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降低胃粘膜的防御能力,引起胃粘膜损伤。继发性溃疡是由于全身疾病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粘膜局部损害,见于各种危重疾病所致的应激反应。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偶尔位于球后以下的部位称球后溃疡。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胃溃疡多发生在胃窦、胃体交界的小弯侧,少数可发生在胃窦、胃体、幽门前方或幽门管内。溃疡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胃镜下观察呈圆形、不规则圆形或线形,底部有灰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球部因粘膜充血、水肿,或因多次复发后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而导致球部变形,有时出现假憩室。胃和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时称复合溃疡。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儿科速查》(一)新生儿和小婴儿多发病急,早期表现哭闹、拒乳、呕吐、呕血和便血。轻者迅速痊愈,重者恶化,多伴发于败血症、休克、心脏病的应激性溃疡,可迅速发生穿孔、腹膜炎。(二)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无规律性的脐周围疼痛,反复呕吐或呕血、便血、营养不良。(三)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脐周围疼痛,进食后加重,伴反复的消化道出血。(四)学龄儿童表现与成人相似,有与进食有关的、有规律性的、上腹部发作性钝痛,伴呕血或便血。严重者伴失血性贫血、休克、腹膜炎等。北京协和医院主编《儿科诊疗常规》新生儿和婴儿继发溃疡多见,有应激病史如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急性起病,呕吐、烦躁、呕血、黑便,甚至穿孔;幼儿表现为进食后呕吐、反复发作脐周和上腹痛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学龄前及学龄儿表现反酸、嗳气、反复发作脐周和上腹胀痛,烧灼感、有夜间发作,有时食后减轻,严重者有呕血、黑便、便潜血阳性和贫血。年长儿常有消化性溃疡家族史。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由于溃疡在各年龄阶段的好发部位、类型和演变过程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所不同,年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各自的特点。(一)新生儿:继发性溃疡多见,常见原发病有:早产儿、缺氧、窒息、败血症、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表现急性起病,呕血、黑便。生后2~3天亦可发生原发性溃疡。(二)婴儿期:继发性溃疡多见,发病急,首发症状可为消化道出血和穿孔。原发性以胃溃疡多见,表现为食欲差、呕吐、进食后啼哭、腹胀、生长发育迟缓,也可表现为呕血、黑便。(三)幼儿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相等,常见进食后呕吐,间歇发作脐周及上腹部疼痛,烧灼感少见,食后减轻,夜间及清晨痛醒,可发生呕血、黑便甚至穿孔。(四)学龄前及学龄期:以原发性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脐周及上腹部胀痛、烧灼感,饥饿时或夜间多发,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严重者可出现呕血、便血、贫血。部分有穿孔,穿孔时疼痛剧烈并放射至背部或左右上腹部。也有仅表现为贫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儿科速查》由于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可致穿孔,使胃内容物进入腹腔或邻近器官,发生腹膜炎、胰腺炎、肠梗阻、休克等并发症。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主要为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常可伴发缺铁性贫血。重症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如溃疡穿孔至腹腔或邻近器官,可出现腹膜炎、胰腺炎等。如炎症和水肿较广泛,可出现急、慢性梗阻。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儿科速查》(一)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可见到胃、十二指肠壁龛影,或胃滞留过多,蠕动增强,幽门痉挛,十二指肠充盈欠佳,持久性不张或固定畸形。(二)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可直视下观察胃及十二指肠粘膜表面的变化,同时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及细菌学检查。(三)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四)反复呕血、便血者应查血常规,可有不同程度贫血。北京协和医院主编《儿科诊疗常规》(一)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提示有消化道出血,溃疡有活动性。(二)胃液分析: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基础酸排量和最大酸分泌量明显增高。(三)幽门螺杆菌检测。(四)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直接征象胃和十二指肠龛影可确诊;间接征象溃疡对侧切迹和十二指肠球部痉挛、变形有参考价值。(五)纤维胃镜检查:能准确诊断溃疡,确诊率可达95%以上。可判断各种溃疡和粘膜炎症,同时可取粘膜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一)粪便隐血试验:素食3天后检查,阳性者提示可能有活动性溃疡。(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当前公认诊断溃疡病准确率最高的方法。内镜观察不仅能准确诊断溃疡、估计病灶大小、溃疡周围炎症的轻重、溃疡表面有无血管暴露,而且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又可采取粘膜活检作病理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还可以在内镜下控制活动性出血。(三)胃肠X线钡餐造影:虽然应用较广泛,但此诊断手段不够敏感和特异。1.直接征象:发现胃和十二指肠壁龛影可确诊。2.间接征象:溃疡对侧切迹,十二指肠球部痉挛、畸形对本病有诊断参考价值。因小儿溃疡浅表,钡餐通过快,检出率较成人为低,且假阳性率较高,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效果较佳。(四)幽门螺杆菌检测。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1.症状:(1)剑突下有烧灼感或饥饿痛;出现反复发作、进食可缓解的上腹痛,夜间和凌晨症状明显;可伴反酸、嗳气、呕吐、食欲不振等,病史可达数年;(2)发作时上腹部疼痛呈节律性,进食、饥饿、气候变化及精神紧张均可诱发;发作呈周期性,缓解期与发作期相互交替;(3)有原因不明的呕血、便血、胃或十二指肠穿孔;(4)有些患儿的家族中有类似的消化性溃疡病人。2.体征:(1)上腹部的局限性压痛,压痛的部位基本反映溃疡的位置;(2)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后壁穿孔时,可在胸椎10、11和12棘突两侧出现压痛点,即Boss压痛点;(3)发生胃肠道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时,可出现腹膜炎体征、上腹部震水音及胃型,病人可因出血而有面色苍白或心率增快。3.胃镜检查:查见溃疡,根据部位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胃镜下将溃疡分为活动期、愈合期和瘢痕期,各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疑有Hp感染可做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胃黏膜切片后免疫组化法染色,胃黏膜细菌培养。4.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以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为佳,其直接征象有龛影和浓钡点,间接征象包括十二指肠球部的变形、缩小、激惹、球部大弯侧的痉挛性切迹、幽门管移位等。凡具有上述症状中之一和(或)体征中之一者,同时具有第3或第4项,可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二)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标准(2000年中华儿科学会感染消化组制订):1.细菌培养阳性。2.组织切片染色见到大量典型细菌者。3.组织切片见到少量细菌、尿素酶试验、13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Hp-IgG或Hp核酸,任意两项阳性。两周内服用抗生素者,上述检查可呈假阴性。两周未服用抗生素者,具有上述三项之一可诊断为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由于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体征不如成人典型,常易误诊和漏诊,故对出现剑突下有烧灼感或饥饿痛;反复发作、进食后缓解的上腹痛,夜间及清晨症状明显;与饮食有关的呕吐;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贫血患儿;反复胃肠不适,且有溃疡病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家族史者;原因不明的呕血、便血者等,均应警惕消化性溃疡病的可能性,及时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尽早明确诊断。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一)其他腹痛疾病:应与肠痉挛、蛔虫症、腹腔内脏器感染、胆道结石等鉴别。(二)其他呕血疾病:新生儿和小婴儿呕血可见于新生儿自然出血症、食管裂孔疝、败血症等;年长儿须与肝硬化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全身出血性疾病鉴别。(三)慢性胃炎:本病常有上腹痛和其他消化不良症状,易与消化性溃疡相混淆,两者的鉴别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四)急性坏死性肠炎:血便呈暗红色糊状便或赤豆汤样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同时伴有高热。(五)肠套叠:本病的典型症状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大便或血便。(六)钩虫病:钩虫寄居于十二指肠,可引起十二指肠炎、渗血甚至黑便,症状可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下在十二指肠降部可见到钩虫和出血点。凡来自农村而有消化不良及贫血的儿童,应常规做粪便检查以寻找钩虫卵,阳性者应做驱虫治疗。北京协和医院主编《儿科诊疗常规》(一)腹痛应与肠痉挛、肠寄生虫、腹腔脏器感染、结石等鉴别。(二)呕血小婴儿应与新生儿自然出血症、食管裂孔疝、败血症等鉴别;年长儿应与胃底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及全身出血性疾病鉴别。(三)便血消化性溃疡出血多为柏油样便,鲜红色便血应与肠套叠、憩室、息肉、过敏性紫癜腹型、血液病所致出血相鉴别。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一)腹痛:应与肠痉挛、蛔虫症、腹内脏器感染、结石等疾病鉴别。(二)呕血:新生儿和小婴儿呕血可见于新生儿自然出血症、食管裂孔疝等;年长儿需与肝硬化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及全身出血性疾病鉴别。(三)便血:消化性溃疡出血多为柏油样便,鲜红色便仅见于大量出血者。应与肠套叠、梅克尔憩室、息肉、腹型过敏性紫癜及血液病所致出血鉴别。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儿科速查》治疗目的是减轻或解除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防止并发症。(一)一般治疗:应定时进食,不吃零食。禁食粗糙和刺激性食物,如辣、酸、冷、甜食物及浓茶、咖啡、果汁、酒等饮料。忌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二)抑制胃酸分泌药:1.甲氰咪胍:20-40mg/kg.d,分4次,饭后及睡前服用。2.雷尼替丁:2-6mg/kg.d,分2次,清晨或晚饭后、睡前服用。3.洛赛克:是一种新的抗酸分泌制剂,每晨1次口服,每次0.3-0.5mg/kg。(三)抗胆碱药:普鲁本辛15mg/次,每天3次饭前服用。阿托品及山莨菪碱等。(四)保护粘膜药:胃得乐和果胶铋均为溃疡粘膜隔离剂,在酸性胃液中形成稳定胶体与溃疡表面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促进溃疡愈合和炎症消失。还能刺激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粘液和杀灭幽门螺杆菌。1/4成人量,每日3次,均为饭前30分钟口服。(五)清除幽门螺杆菌:羟氨苄青霉素40-60mg/kg.d;庆大霉素0.4-0.5mg/kg.d;黄连素10-20mg/kg.d,分2-3次口服。(六)外科手术治疗:穿孔或大出血者应立即外科手术。溃疡瘢痕或粘连引起机械性梗阻者应外科手术治疗。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防止并发症。(一)一般治疗:1.休息:急性期要注意休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乐观情绪。2.饮食:避免食用具有刺激性、对胃黏膜有损害的食物和药物,如含咖啡因的饮料、非甾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3.去除病因:继发性溃疡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二)基本药物治疗:治疗原理为抑制胃酸分泌、强化黏膜防御能力和抗Hp治疗。1.抗酸和抑酸剂:(1)H2受体拮抗剂(H2RA):治疗中选用一种,疗程6~8周,此后改为维持治疗。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泰胃美,cimetidine),每日10~15mg/kg,分4次于饭前10~30分钟口服,或按每次0.2g,用5%~10%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雷尼替丁(呋喃硝胺,ranitidine),每日3~5mg/kg,每12小时1次,或每晚睡前1次口服,或将上述剂量分2~3次,用5%~10%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法莫替丁(famotidine),每日0.9mg/kg,睡前1次口服,疗程2~4周。其他尚有尼扎替丁(nizatidine)、罗沙替丁(roxatidine)。(2)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洛赛克,omeprazole),每日0.6~0.8mg/kg,清晨顿服,2~4周为一疗程。其他尚有兰索拉唑(Ianso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雷贝拉唑。(3)中和胃酸药:目前多采用复合制剂,以加强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剂型以液态和粉剂较好,片剂欠佳。片剂宜嚼(或研)碎后服用。氢氧化铝,5岁以上小儿0.15~0.3mg/kg,每日3次,餐后1小时服。此外还可应用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铝碳酸镁片(胃达喜)或复方碳酸咀嚼片(罗内)。(4)前列腺素拟似药:米索前列醇(喜克溃),副作用多,用于正在服用非甾类抗炎药者,预防和治疗胃溃疡。(5)G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可用于PPI等停药后的维持治疗,抑制胃酸反跳,防止复发。2.胃黏膜保护剂:(1)硫糖铝:每日10~25mg/kg,分4次,饭后2小时服,疗程4~8周。(2)枸橼酸铋钾(德诺,胶体铋,CBS):每日6~8mg/kg,分3次口服,疗程4~6周。(3)呋喃唑酮:每日3~5mg/kg,分3次口服,疗程2周。(4)柱状细胞稳定剂:麦滋林-S(marzulene-S)、替普瑞酮(tepredone)、吉法酯(gefarnate)等。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000年中华儿科学会感染消化组制订):(1)药物与剂量:枸橼酸铋钾(CBS),每日6~8mg/kg口服。阿莫西林,每日30~50mg/kg分2~3次口服。甲硝唑(灭滴灵),每日15~20mg/kg口服。替硝唑,每日10mg/kg口服。呋喃唑酮,每日3~5mg/kg口服。克拉霉素,每日15~20mg/kg口服。(2)初期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初期治疗目前强调联合用药,即上述药物加PPI或H2RA。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初期治疗应选用有PPI或H2RA的方案。--CBS(4~6周)+H2RA(4~8周)+一种抗生素(阿莫西林4周、甲硝唑2周、替硝唑2周、呋喃唑酮2周或克拉霉素2周);--PPI(2~4周)+阿莫西林(4周)或克拉霉素(2周)+甲硝唑或替硝唑(2周);--CBS(4~6周)+阿莫西林(4周)或克拉霉素(2周)+甲硝唑或替硝唑(2周);--H2RA(4~8周)+阿莫西林(4周)或克拉霉素(2周)+甲硝唑或替硝唑(2周);(3)维持治疗:停用抗酸药后可用柱状细胞稳定剂、丙谷胺维持治疗。对以下病人可继续用PPI或H2RA维持治疗:①多次复发;②症状持续不缓解;③有并发症;④合并危险因素如胃酸高分泌、持续服非甾类抗炎药、Hp感染未根治。(三)外科治疗:如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外科治疗:1.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2.合并有胃肠道急性穿孔;3.器质性幽门梗阻;4.复发较频繁的难治性溃疡。北京协和医院主编《儿科诊疗常规》(一)一般治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或有损害的食物和药物。(二)药物治疗:1.抗酸和抑酸剂:(1)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每日10~20mg/kg,分3次于餐前15~30分钟口服,也可静脉滴注;雷尼替丁每日3-5mg/kg分2次或睡前1次服,疗程4~8周。(2)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洛塞克)每日0.3~0.7mg/kg清晨顿服或每日1次服。疗程2~4周。(3)中和胃酸剂: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2.胃粘膜保护剂:(1)硫糖铝:每日10~25mg/kg,分3~4次口服,疗程4~8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2)枸橼酸铋钾:每日6~8mg/kg,分3次口服,疗程4~6周,不可长期应用。(3)呋喃唑酮:每日3~10mg/kg,分3次口服,疗程2周。(4)麦滋林-S颗粒剂:年长儿0.6g/次,每日2~3次,婴幼儿酌减。(5)思密达:年长儿3g/次,每日2~3次,婴幼儿酌减。3.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1)常用药物:枸橼酸铋钾每日6~8mg/kg;羟氨苄青霉素每日50mg/kg;克拉霉素每日15~20mg/kg;甲硝唑每日20~25mg/kg;洛塞克每日0.3~0.7mg/kg;呋喃唑酮每日3~10mg/kg。(2)配伍和疗程:目前主张短疗程3或4联治疗,如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2~4周;洛塞克+2种抗生素,疗程1~2周。(3)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因为Hp感染阴转可明显减少溃疡复发率。4.合并消化道出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应积极内科抢救治疗,必要时外科手术。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目的是缓解和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并预防并发症。(一)一般治疗:急性出血时,应积极监护治疗,以防止失血性休克。应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及末梢循环。禁食同时注意补充足够血容量,如失血严重时应及时输血。应积极进行消化道局部止血(如喷药、胃镜下硬化、电凝治疗)及全身止血。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适当休息,消除有害因素如避免食用刺激性、对胃粘膜有损害的食物和药物。(二)药物治疗:原则为抑制胃酸分泌和中和胃酸,强化粘膜防御能力,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抑制胃酸治疗:是消除侵袭因素的主要途径。(1)H2受体拮抗剂(H2RI):可直接抑制组织胺、阻滞乙酰胆碱和胃泌素分泌,达到抑酸和加速溃疡愈合的目的。常用:①西米替丁(cimitidine):每日10~15mg/kg,分4次于饭前10分钟至30分钟口服,或分1~2次/日静脉滴注;②雷尼替丁(ranitidine):每日3~5mg/kg,每12小时一次,或每晚一次口服,或分2~3次/Et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8周;③法莫替丁(farmotidine):0.9mg/kg,睡前一次口服,或1次/H静脉滴注,疗程2~4周。(2)质子泵抑制剂(PPI):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H+-K+-ATP酶活性,阻抑H+从细胞浆内转移到胃腔而抑制胃酸分泌。常用奥美拉唑(omeprazole,洛塞克),剂量为每日0.6~0.8mg/kg,清晨顿服。疗程2~4周。(3)中和胃酸的抗酸剂:起缓解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常用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4)胃泌素受体阻滞剂:如丙古胺,主要用于溃疡病后期,作为其它制酸药停药后维持治疗,以防胃酸反跳。2.胃粘膜保护剂:(1)硫糖铝:在酸性胃液中与蛋白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凝聚成糊状物覆盖于溃疡表面起保护作用,尚可增强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促进溃疡愈合。常用剂量为每日10-25mg/kg,分4次口服,疗程4~8周。(2)枸橼酸铋钾:在酸性环境中沉淀,与溃疡面的蛋白质结合,覆盖其上,形成一层凝固的隔离屏障。促进前列腺素分泌,还具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剂量每日6~8mg/kg,分3次口服,疗程4~6周。本药有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副作用,长期大剂量应用时应谨慎,最好有血铋监测。(3)蒙脱石粉、麦滋林-S颗粒剂:亦有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4)米索前列醇:即前列腺素样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或直接保护胃粘膜上皮的完整性有关。但因其副作用临床应用较少,罕见儿科应用。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需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枸椽酸铋钾6~8mg/(kg・d);羟氨苄青霉素50mg/(kg・d);克拉霉素15~30mg/(kg・d);甲硝唑25~30mg/(kg・d);呋喃唑酮5~10mg/(kg・d),分3次口服。已证明奥美拉唑亦具有抑制Hp生长的作用。由于Hp栖居部位环境的特殊性,不易被根除,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以下方案可供参考:(1)以PPI为中心药物的"三联"方案:①PPI+上述抗生素中的2种,持续2周;②PPI+上述抗生素中的2种,持续1周。(2)以铋剂为中心药物的"三联""四联"治疗方案:①枸橼酸铋钾4~6周+2种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4周、克拉霉素2周、甲硝唑2周、呋喃唑酮2周);②枸橼酸铋钾4~6周+H2RI4~8周+上述2种抗生素2周。4.消化性溃疡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但如有以下情况,应根据个体情况考虑手术治疗:(1)溃疡合并穿孔;(2)难以控制的出血,失血量大,48小时内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30%;(3)有幽门完全梗阻,经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72小时仍无改善;(4)慢性难治性疼痛。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本病的预后良好,关键问题不在于溃疡能不能愈合,而在于是不是会复发。不论用何种药物治疗,溃疡的复发率均可高达70%左右,这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当前预防溃疡复发的主要措施是口服抗溃疡药物维持量,即当溃疡愈合后继续服药半年或1年。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经过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在4~6周愈合,胃溃疡可在8周愈合,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证实溃疡愈合后,继续药物治疗1年,经随访3年无复发者治愈。1.王玉玮主编《医师速查丛书・儿科速查》,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P832.陈吉庆主编《实用儿科诊疗规范》,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P1613.北京协和医院主编《儿科诊疗常规》,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P2654.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P282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小儿消化性溃疡 ”相似的文章

更多>>

小儿消化性溃疡疾病

1.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主要分为两方面: (1)侵入性方法:通过胃镜取胃黏膜活体组织做Hp培养,快速尿素 酶测定,细菌染色检查。 (2)非侵入性方法:测定血清中Hp-IgG作为Hp的筛查指标及尿素呼气试验 ,呼气试验...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