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感冒后的心律失常

时间 : 2009-11-27 12:14:51 来源:medask.yynet.cn

[摘要]

感冒后的心律失常

其它答复(共有1条)正确认识心律失常
  发布时间:2006-03-29

    专家简介:
  高润霖,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所)长顾问。1992年始享受政府津贴,1999年被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担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主持了国家“七五”、“八五”及“九五”攻关有关介入治疗的研究项目。他的研究成果还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医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261篇。参与编写6部专著。

  心律失常是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临床资料统计,相当一部分人进行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一发现有心律失常,有的人就非常紧张,担心自己的心脏会出问题。其实许多出现心律失常的人,不去医院检查是不会被发现的,这些人在一生当中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患有心律失常,这说明心律失常并不是那么可怕。心律失常可分为功能性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律失常两种,功能性心律失常又称为良性心律失常,约占心律失常的80%以上。多见于年轻人,发病持续时间短,数秒、数分钟即可消失,或者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对组织器官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器质性心律失常,占心律失常总数的20%左右。多源于器质性心脏病,严重者称为恶性心律失常,病情来势凶猛,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慌、心脏停跳感、脉搏有间歇、眼前发黑、胸闷、胸痛甚至晕厥、抽搐等症状。

  心跳多少次才算正常

  正常成人窦房结每分钟可自动地、有节律地发放激动60~100次,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成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心跳为70~80次,婴幼儿的心跳比成人要快,初生婴儿每分钟为110~150次,2岁时每分钟为85~125次,4岁时每分钟为65~105次,老年人的心跳偏慢,一般每分钟为55~78次。

  如果窦房结每分钟发放激动的频率在100次以上,称为心跳过快,低于60次者,为心跳过慢,过快、过慢均属不正常。

  另外,假使窦房结的起搏细胞发生变性或坏死而丧失正常的“指挥权”,那么房室结就来代替它的工作,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医学上称为“结性心律或交界性心律”其发放频率每分钟为50次左右,如果窦房结、房室结房室交界组织都有病变,就由心室内自己发生激动来维持心脏跳动,每分钟40次左右,医学上称为“心室自主节律”。这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信号。

 心率变化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正常心脏可以承受范围广泛的心率变化,最慢每分钟40次,最快每分钟可达170次。在此范围内,心脏仍能保持一定的排血量。但是已有器质性心脏病时情况就与正常不同了。心动过速使舒张期缩短,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心率只是略有增快,心室缓慢充盈期缩短,心排血量可能会下降,加快的心率不能起补偿作用。随着心室率进一步加快,心室快速充盈期也缩短,心排血量更为降低。心率极快时,心排血量过于减少,即使加快心率也不足以代偿明显降低的心排血量。舒张期缩短,除了心室充盈受损,也影响了冠状动脉的灌注。某些心脏病,如二尖瓣狭窄,原来就依赖于延长舒张期以提高心室充盈容积,此时可能出现失代偿的现象。冠心病病人心率过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但冠状动脉灌注反而降低,心肌缺血进一步恶化而出现心绞痛。心动过缓时心排血量下降,各脏器灌注不足。心动过缓时每搏量增多但是相对固定,不能有效地适应活动和代谢的需要。同时,长期多量搏出会使心脏扩大。若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则可导致心力衰竭。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

  曾有学者对正常人的心脏进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观察,发现有70%左右的正常人出现早搏,均无任何临床症状。在临床上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继发于各种病理情况后,常见的原因有:

  1器质性心脏病: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以及可以引起一过性心律失常的风湿性心肌炎、白喉及流感等急性感染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

  2药物作用: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氯化喹啉、羟萘苄芬宁灭虫宁、安眠药中毒等均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3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如严重高血钾、低血钙,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脏停搏。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其收缩无力,并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导致心脏停搏。

  4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心律失常病人容易出现意外

  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可出现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

  1心前区剧烈疼痛:可见于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心律失常。

  2晕厥:可见于阿―斯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或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抽搐:可见于阿―斯综合征。

  4猝死: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颤动、未经治疗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室停搏、预激综合征等所引起的心脏停搏。感冒发热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常常有些病人在感冒、发热时感到“心慌”,自觉心跳加快或不齐。这是因为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其发病机制是综合性的。

  发热时,脉搏与体温呈平行的增加,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8-10次。心率增加部分是由于体温对心脏起搏点的直接作用,部分是由于回心血量增加所致。由此可见,感冒发热时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导致心律失常。

  1感冒发热时,心血流量增加,心率加快,耗氧量增加,这对心脏代偿力已不稳定及储备能力较低的病人,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2感冒发热时,虽然血容量无明显改变,但红细胞从储存处流入血液增多,使红细胞量和血细胞比容增加,致使血液黏滞性增高,造成心脏阻力负荷增加,致心律失常发生。

  3感冒发热时,对心脏功能的直接影响,如感冒发热,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脏在相对缺氧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易诱发心律失常。

  4感染毒素的直接作用。细菌对心肌损伤或由细菌在心脏外释放的毒素,损害心脏各瓣膜、心包膜、心肌的神经以及冠状动脉。如白喉的神经毒素能够损害心脏的神经、心外的神经和脑。这些神经毒素将会影响心脏的节律、传导及其复极,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5病毒性心肌炎。病毒直接侵害心脏传导系统,可致心律失常。饱餐会诱发心律失常

  俗话说“宁可三分饥”。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很多人不注意节制饮食,时常有人在餐桌上突然“心慌”、“心痛”而导致诱发心脏病发作。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器官系统之间是密切相关、相互调节的,饱餐、暴饮除了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外,同时也可引起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当胃内充满食物时,为了充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血液大量地向胃肠道分流,其他组织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在心脏方面则心排血量增加而加重心脏的负荷,另一方面因为过饱使胃膨胀,横膈上移,心脏受到挤压,使心脏冠状动脉收缩,心脏血液供应减少,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加重心肌的负担。再者,因饱餐后迷走神经兴奋而导致窦房结节律性减低,均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甚至可以引起心跳停止等危险性疾病的发生。

 拔牙会引起心律失常吗

  当病人因牙痛到医院就诊时,口腔科医生往往要问“你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拔牙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病的发作。其发病机制是通过三叉神经刺激自主神经系统,同时因拔牙时病人紧张、恐惧、镇痛不全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有关。常见拔牙时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室性过早搏动、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见窦性心动过缓和交界性心律等。  生活因素也会引起心律失常

  根据临床医生观察,也有不少人的心律失常是由生活因素而诱发的。

  1体位改变:据研究,人体在体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除迷走神经张力有变化外,血流动力学也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一些人由于适应、调节能力差,在由立位到卧位或由卧位到立位时,可出现短暂的心律失常,如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可见异常改变。

  2吞咽食物:一些病人在吞咽食物3~6秒时可突发心悸、头昏,甚至昏厥;有的出现心动过速、频繁早搏;有的则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狼吞虎咽”时症状更明显。吞咽食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数可自行消失,但也有反复发作而导致死亡的病例。因此,人们在进食时应该缓慢吞咽。

  3吸烟: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刺激自主神经,引起心律失常。

  4饮食:多饮酒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大量喝咖啡也会导致同样结果。

  5寒冷刺激:机体突然受寒,神经系统受刺激,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6剧烈运动:运动时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会使心率增快,房室传导改变,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律失常。

  7情绪变化:大喜大悲、忧思过度以及惊恐、愤怒等,均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从而导致心跳不规则。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应当注意加强生活调理。当发生心律失常而又找不到原因时,应注意寻找生活方面的问题,及时改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生活方式,为心脏的正常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噩梦”及“不寐”与心律失常

  有许多患有心律失常的病人到医院看病时,向医生主诉有心慌、夜间睡眠时做噩梦。这是因为患有心律失常的病人本身心肌供血不足,在夜间睡眠时因体位不正确,压迫心脏和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加重了心脏的负担,有的甚至导致脑缺血,而引起“噩梦”的发生。

  一般的失眠不会引起心律失常,但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是可影响睡眠的。我们知道心律失常大多数是由于心脏疾病所引起的。有左心功能不全伴有心律失常的病人,常会出现夜间睡眠中,突然发生胸闷、气急、心慌等,从而影响夜间睡眠。其发生机制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影响心脏的节律、传导以及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另有一些病人,情绪不能稳定,易造成失眠。情绪激动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一般来说,紧张或恐惧的心情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主要是这些刺激通过大脑皮质、丘脑下部及延髓,特别是在延髓附近有一个特殊的部位,称为“心加速中枢”,它发出的纤维下行到脊髓胸部1~5节的“灰质侧角的交感中枢”,后者再发出纤维在交感链换神经元后,由交感神经传到心脏,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兴奋时释放出某些物质,称为“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的肾上腺素”,它们的作用就是使传导加速,心跳变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也增加,同时又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说明大脑皮质对心脏血管系统的活动有影响。心律失常会遗传吗

  就心律失常本身而言,是不会遗传的,大部分是后天的各种因素激发所致。而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克思―塞尔综合征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是会遗传的。过量饮浓茶会诱发心律失常

  据历史文献考证,我国是种植茶叶最早的国家之一。饮茶是我国人民的一大习惯,有“茶的故乡”之美誉。“清茶一杯,元气百倍”。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饮茶对身体有益。祖国医学对茶的评价也很高。《神农本草经》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茶叶含有芳香油、咖啡因、鞣酸、茶碱及维生素。芳香油能使大脑和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神经兴奋,因此喝茶能提神解乏。咖啡因除可兴奋大脑外,还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茶碱、维生素均有预防血管硬化作用。但饮茶宜清淡,忌饮浓茶。因为茶中的芳香油、咖啡因能兴奋大脑和心血管神经,能增加心室收缩,引起心跳加快,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过量饮浓茶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甚至使有心脏病的病人发生危险。心律失常与性别年龄关系不大

  心律失常在性别上是无明显差异的,但年轻女性中年轻人因心脏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比男性稍多。一般正常的心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在婴幼儿,当窦性心动过速时,其每分钟频率可高达230次;成人却很少超过每分钟180次,通常低于每分钟140次。窦性心律不齐,在儿童和青年期很常见,至成年期就较少见,但到老年期又较多见。过早搏动,在婴幼儿期是罕见的,但至成年期,却极为常见。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儿童,后天性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却多见于成年人。

  总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不十分密切。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多由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而某些心律失常也可诱发心力衰竭,如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使心室充盈减少和心排血量减少而导致心力衰竭。心动过缓、甚至二度、三度及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也因心排血量减少而诱发心力衰竭。而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则往往伴随窦性心动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梗死后遗留的瘢痕组织,特别是在累及心脏传导系统时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律失常、异位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障碍等,这些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其中以过早搏动室性或房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时有发生。冠心病病人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提示其预后差。有些人的心律失常可以是冠心病的唯一症状,多数病人可有心悸、胸闷等症状。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但也见于不少健康的正常人,因此,发现患了心律失常并不意味着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取决于是否合并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心律失常的性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会引起心律失常

  病人若出现心律失常,一般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有的病人用药后,心律失常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这种现象叫做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一般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愈强,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愈大。有的病人对药物比较敏感,使用小剂量也可发生致心律失常现象。

  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为:用药前早搏每小时大于100次者,用药后早搏增加3倍;用药前早搏每小时小于100次者,用药后增加10倍;或用药后新出现了阵发性或持续性心动过速。用奎尼丁、氟卡尼氟卡胺或利多卡因等作用强的药物,有5%―10%的病例出现室性早搏增多或室性心动过速。年轻人出现心律失常不一定是心肌炎

  有些年轻人经常因工作紧张、疲劳、惊吓后出现胸闷、气急及心跳快、心慌等症状。检查心电图有心律失常。而常常认为患了心肌炎,其实并不一定是心肌炎所致。以上症状出现的心律失常大多数为功能性,即心脏神经调节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多见于受到精神刺激,大脑过度紧张的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影响心血管的正常功能,造成心律失常。

  因此,发生上述情况,首先,不要紧张,放下思想包袱,听轻松音乐,调节自我情绪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治疗,排除其他疾病,用中药调理或短期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即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少数年轻人的心律失常是由感染病毒后引起的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及与遗传有关的心脏病造成的。有些心律失常无需服药

  有些心律失常是不需要服药治疗的。如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的窦性心动过缓、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等。

  除了需进行抢救的如室颤、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外,需要长期服药或住院治疗的心律失常还有:

  1窦性停搏:发生频繁、症状明显者应积极治疗。

  2窦房阻滞:常伴有其他心律失常,需住院治疗。

  3室性早搏:尤其是频发的、多源的、R波落在T波上RonT型的室性早搏。

  4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多继发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需长期治疗原发病。发作时,心室率快,应及时纠正。

  5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心室率缓慢并影响血流动力学,应长期服药或住院治疗,以改善症状,防止阿―斯综合征的出现为主。如经系统治疗而无效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心律失常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是指心脏在舒张期时心室内血液充盈程度;在收缩期时心室射血速度,心排血量、排血时间等。心律失常发生后,将直接影响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进而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理论上这样讲是成立的,但在实际上情况就不同了。心律失常发生后,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这主要取决于心率快慢的变化,心律失常的性质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心房与心室收缩之间的关系,心室收缩是否同步,以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等多种因素。

  1心室率的快慢及心律的规则性:正常人心率通常每分钟在60100次之间,有些特殊情况下,如跑步,心率可增加至每分钟180次。运动员的心率较低,有时低至每分钟45次左右,但不能低于每分钟40次。一般情况下心率最多不大于每分钟180次,最低不小于每分钟40次时,心脏可维持正常的排血出量和血压,常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但是当一个心血管系统有疾病的病人,其代偿能力较差,有时可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一般来说,心室率大于每分钟180次时,心动周期明显缩短,心室充盈时间也随之缩短,结果心排血量减低,血压下降,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和其他器官灌注明显减少。例如:快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可使心排血量减少30%以上。至于轻度的心率减慢,对血流动力学可能无影响,有时因心室率减慢后,心室充盈时间延长,心排血量反而会增加些。但如果心率过慢,超过了其代偿能力时,心排血量便可降低,病人可能会感到头晕、晕厥,可诱发心力衰竭或心绞痛发作;另外,当心率过慢时,常有异位早搏出现,因此将更加重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临床症状也越重。

  心室率规则与否对心脏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取决于其不规则的程度。如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也短,则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或仅有轻度影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如果心室率发生严重不规则,例如频发室性早搏、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情况下,可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并可出现明显的症状。当然心率影响心排血量的程度,与病人原患心脏病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前面谈到正常人运动后心率每分钟达180次,因心血管系统代偿功能较好,故而无症状。如果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心率每分钟达180次,由于心脏代偿功能较差,则临床上会出现严重心悸、气短、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的性质:有些心律失常基本上属良性心律失常,一般不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因而临床上自觉症状不明显。例如:窦性心律不齐、轻度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偶发性房性或室性早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多发性早搏将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室颤动时因心室已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使心排血量严重降低,血流动力学受到严重影响,致使病情危重。室性异位心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比房性异位心律为大,因为室性异位搏动时,可使房室收缩不协调而产生心排血量减少,其危险性也大得多,常能诱发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3心房与心室是否按程序收缩及心室是否同步收缩:在正常情况下,在心室收缩之前,心房先收缩,心房收缩可使心房内压力迅速升高,而后血液自心房流人心室,使心室压力上升,心房阻力下降,二者之间的压力差,使房室瓣关闭。如果心房心室同时收缩,由于室腔压力较高,心房内血不能按时流入心室,心排血量必然减少。如果心室内有束支传导阻滞,左右心室不能同步收缩,也会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左束支传导阻滞时,由于左心室内压力上升速度较慢,引起主动脉和周围动脉脉压差缩小,使心排血量低于正常传导的水平。

  4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很短,只是引起一过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果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很长,有时可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当然,在考虑到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长短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心律失常的性质,心肌有无器质性损害等。如果一个病人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尽管持续几小时或数日,一般不发生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但是对一个器质性心脏病病人来说,即使持续时间不长,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心律失常可能出现眩晕

  当心律失常病人心脏有效排血量明显减少,致使脑短暂性缺血、缺氧,即可出现头晕目眩。一般讲,心脏暂停供血3秒钟可发生眩晕,暂停5秒钟可发生晕厥,超过10秒钟则可发生抽搐阿―斯综合征。

  常见引起眩晕的心律失常有:过早搏动、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的危急情况

  如心律失常病人突然出现严重的憋气、心前区剧痛、心悸、气短、肢体发凉,应引起高度警惕。如冠心病伴有心律失常病人若出现晕厥,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时,应怀疑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休克的可能。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人发生晕厥应怀疑发生阿―斯综合征的可能。如心肌炎伴有心律失常的病人发生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应怀疑有心力衰竭的可能。高血压病伴有心律失常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头痛,抽搐等症状时应怀疑有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的可能。

  心律失常后果取决于其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对脑、冠状动脉、肾灌注的影响,对血压、心室功能、心率或快或慢的影响,其持续时间和有无基础心脏病。  

回答者:cafech|2006-08-2723:27:09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感冒后的心律失常...”相似的文章

更多>>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疾病

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心电图检查: 心房颤动主要体征是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 不等,患者脉搏 次数显著少于心搏数,称为脉搏短础,心房扑动时心律可规则或不规则,视心房与心室传导比例而定,若规则地按比例传导如...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