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征

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

时间 : 2009-11-27 10:46:23 来源:www.pkuph.cn

[摘要]

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发布2008-07-2418:50:26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键词:心血管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在科主任胡大一教授的领导下,全科同志团结协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心内科现有工作人员101人,医生总数38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共27人,主治医师8人,获得博士后、博士、硕士学位人员三十余人;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共63人。设有冠心病监护室(CCU)及16病房、50病房、51病房,现有床位近100张。

心内科在相关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包括冠心病的现代治疗,临床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研究,高血压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和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几乎与国外同步。心导管室设有大功率全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冠脉内超声诊断仪,激光发生器,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机及其他配套设施,备有各种类型和规格的导管,球囊,支架,封堵伞等器材。主要从事冠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经皮气囊瓣膜扩张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肺动脉造影和肺动脉栓塞碎栓术,心内膜活检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有创性左室功能评价,心包穿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等医疗活动。心脏电生理室主要从事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治疗及研究。主要检查项目有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经食道心房调搏、直立倾斜试验、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等。2000年,在胡大一教授倡导下开通的“绿色通道”,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挽救了生命,受到患者的称赞及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赞扬。2002年2月,我国首例植入性心电记录器在心内科完成。这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填补了我国这项研究的空白,从而提高了我国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心内科还先后开设了许多专业门诊,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等,其中心衰门诊为我市首家专病门诊。此外,还成立了先天性心脏病现代治疗中心,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并针对冠心病患者的一、二级预防,建立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网等等。

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心内科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组建心血管流行病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流行病教研室合作,并准备在冠心病领域、高血压领域、心律失常领域、心衰、血脂代谢及血栓栓塞等领域组织北京及全国的大型临床试验;组建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些基础课题实验正在进行之中,长QT综合征的基因筛查已获初步成果。

  2004年度心内科开展了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此项工作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领域已经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并相继开展了经导管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AT500抗房颤起搏器新技术、第三代三腔起搏嚣新技术、应用超声组织多普勒功能,进行起搏器左右心室同步化治疗取得成功,此项技术在国内属领先地位。同时,九内科还承担了多项科研基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六项,国家“九五”、“十五”攻关各一项,国家星火计划一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两项,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五项,“985”学科建设五项,北京市自然基金一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一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一项,北京市“十五”攻关一项。

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心内科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一流,规模水平颇有影响的科室。大家表示,为了患者的利益,全科医护人员将更加努力工作。

心力衰竭门诊简介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病发展的最严重阶段。随着社会人群老龄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介入治疗和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病人存活下来。心力衰竭成为目前唯一发病率仍在上升的心血管病,因而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数目日益增多,成为住院、病残或死亡的主要病因。据美国统计,成年人群(超过25岁)心衰患病率为1.5-2.0%,患者约有480万,每年有40-70万新增病人,有250万人次因心力衰竭而住院,每年医疗费用约120亿美元。由于心力衰竭加重,3年内约有一半病人反复住院,2年死亡率可达30%,6年死亡率可达70%。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心衰的治疗经历了上百年的历程,传统的治疗虽然改善了病人的部分症状,但却没有延长病人的寿命。近20年研究发现心衰的发展中神经体液调节异常起着重要作用,国际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改善神经体液调节的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心衰病人的住院率、病残率和死亡率。这些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应当充分足量并长期用于可以耐受的心衰病人。然而,受传统治疗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时的一些困难,这些已经被临床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推广普及。据上海统计,2000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率为71%,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不足20%。同时,仍在使用一些已被证实无效的药物。

为此,我院心内科特别成立了心力衰竭门诊,目的是规范医生的治疗,便于病人的管理,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而改善心衰的预后并降低治疗心衰的总费用。同时有利于对心衰病人长期随访,增强病人治疗信心,加强对病人科普教育,做好日常保健,坚持药物治疗,必要时采用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另外,还可通过对心衰病人的登记和长期随访,为心衰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条件。

心力衰竭门诊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挂号时说明挂“心衰门诊”,就诊地点在心内科。

电话:68314422-5264

心衰门诊医师:吴彦、聂效云、陆丕能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门诊简介

如果您的孩子未进行过心脏体检,小婴儿发生喂食困难,体重不增,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大婴儿长的比同龄人慢,运动量小,容易感冒,或有胸闷、心慌、嘴唇发紫或左胸异常隆起时,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应尽早到医院心内科检查。

有很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得到根治,如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静脉瘘、肺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还有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在外科治疗术前,为了缓解症状创造手术条件,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在外科治疗术后残余瘘或并发狭窄,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已失去手术治疗时机,为了缓解症状等也可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对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成功率在95%以上。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好,对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效果同手术相同,而并发症更少,完全可以代替手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已开设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业门诊,时间为每周二、四全天。

--------------------------------------------------------------------------------

血栓防治专科门诊简介

血栓是流动的血液在血管(动脉或静脉)腔或心腔内发生凝固,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腔,引起血流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中断的一组疾病。如血栓发生在动脉,血流明显减少或中断导致供血器官缺血,如脑供血不足、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导致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碍、致残、甚至死亡。如血栓发生在静脉,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但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导致下肢浮肿和静脉功能障碍,还可脱落引起肺栓塞。

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非常常见,严重危害大众生命和健康。如房颤病人每年发生脑部血栓栓塞的危险为5%左右,房颤导致的血栓占脑梗塞的10%-15%,房颤后脑卒中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瓣膜病接受换瓣手术的病人,需接受终生抗凝,很多病人虽手术成功,因术后未系统监测抗凝状况,意外死于血栓或出血。

血栓一旦形成,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预防非常重要。对于血栓已形成者,除常规的溶栓、抗栓治疗和后期康复措施以外,预防血栓复发非常重要。

血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治疗难度大,需定期监测抗凝强度,调整药物剂量,因此我院成立血栓防治专科门诊,采用先进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技术,为血栓性疾病患者和广大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和咨询。

我院具有良好的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心血管手术的条件和工作基础,对于某些顽固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在血管造影后,行导管介入或手术治疗。

时间及地点:每周四下午一点,人民医院门诊楼2楼

联系人:许俊堂

冠心病血脂门诊简介

血脂主要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脂蛋白主要有四种,即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高血脂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血脂过高,就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中断。这种情况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冠脉猝死。发生在脑,就引起脑中风,即脑梗塞、脑出血。如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失明。如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功能减退或衰竭。如发生在下肢,就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此外,高血脂还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等。

现代社会,生活结构的改变、物质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使高血脂、肥胖、冠心病、脑中风、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不但令老年人谈虎色变,还逐渐危及到中青年人群。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达总人口的8%,死亡率接近总死亡率的50%,而高血脂是这些疾病的主要因素,每一位高血脂患者的身体里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此,为加强血脂调节,心内科特开设了血脂门诊,定于每周四上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使大家全面、及时地了解高血脂的预防和治疗的最新知识,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患于未然。

--------------------------------------------------------------------------------

心律失常门诊简介

心律失常门诊主要从事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主要表现有心慌、心脏停跳感、脉搏有间歇、眼前发黑、胸闷、胸痛甚至晕厥、抽搐等症状。心律失常可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经食管心房调搏、直立倾斜试验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等先进手段,记录、评价、诱发和复制心律失常,测定窦房结、房室结、束支等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准确地诊断预激综合征(即房室旁路)、房室结双径路、房扑、室速和心脏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可以指导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的安装。

⒈快速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眼前发黑、胸闷、胸痛甚至晕厥、抽搐等症状。包括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阵发室上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径路/多径路等)、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很多快速心律失常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得以根治。室颤、室速等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可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预防猝死,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大大提高。

⒉缓慢心律失常:主要表现有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眼前发黑、胸闷、胸痛甚至晕厥、抽搐等症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及房室结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心动过缓为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综合征等神经介导性晕厥等。紧急情况下可床边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进行急救,此后可通过永久起搏器植入使症状明显缓解。

心脏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发作特点是突发性,为不使一位患者失去生还的希望,电生理室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心律失常诊治的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凌晨,只要是患者的病情需要,电生理室的值班人员都会迅速出现在他们的身边,无数濒危病人被他们从死神的手中救出。

心律失常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心律失常专业门诊(张海澄副教授)

周三上午:心血管病与心律失常专家门诊(胡大一教授)

周四下午: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专家门诊(郭继鸿教授)

周五上午:心律失常专家门诊(张海澄副教授)

心律失常门诊地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二楼心内科门诊

联系电话:010-88326666-5264/5348/5353

--------------------------------------------------------------------------------

心房纤颤防治门诊

正常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每分钟60-100次/分;心房纤颤时,心房的规律活动被快速、杂乱无章的电活动替代,相应地心室出现快速而没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大部分房颤是有原因的,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甲亢等,多表现为持续性房颤,也有少部分找不到原因者,称为孤立性房颤。据统计,房颤大约占成年人群的4%,40岁以后房颤发生开始增加,65岁以后开始显著增加。老年人房颤发生率约7-14%。

由于心房失去收缩能力,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后引起脑栓塞或其它外周血管栓塞。

慢性房颤病人脑栓塞的发生率每年平均5%,占全部脑梗塞的10%-15%;心房纤颤导致的脑卒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71%的脑栓塞在观察的6周内死亡或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脑栓塞一旦发生,复发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一旦复发,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心内科胡大一教授认为心房纤颤的防治必须规范,特加设了心房纤颤防治门诊,为房颤患者和广大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和咨询。

时间:每周三下午地点:门诊二楼心内科门诊

联系人:孙艺红

 专家介绍胡大一,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徐成斌,教授,主任医师

王静毅,教授,主任医师

汪文惠,教授,主任医师

刘美贞,主任医师

胡恒慧,教授,主任医师

郭继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孙宁玲,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陈 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王伟民,主任医师

杨松娜,副主任医师

吴彦,主任医师

郭丹杰,主任医师

张海澄,主任医师

聂效云,副主任医师

许俊堂,副主任医师

李帮清,副主任医师

王宏宇,副主任医师

刘文玲,副教授

赵 红,副主任医师

张 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李学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陆丕能,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陈源源,副主任医师

朱天刚,主任医师

王鸿懿,副主任医师

李翠兰,副研究员

孙艺红,副主任医师

陈步星,副主任医师

周慧青,副主任医师

马庆春,副主任医师

刘 靖,副主任医师

刘兰燕,主任医师

刘 健,副主任医师

王 龙,副主任医师

王及华,副主任医师

马济顺,副主任医师

陈江天,副主任医师

刘 靖,副主任医师

陈琦玲,副主任医师

邓爱玲,副主任医师

 医学常识Q&A1、对于血稠的认识

经常听到许多病友提到血稠,这其实不是一个医学术语。血稠大概指血液粘稠,易发生血栓,或者血栓发生前的一个征兆,很多情况也被理解为血脂水平增高引起。

血稠可能是医学上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大该相当于高凝状态,与病人的年龄、血液成分的变化有关,表现为凝血系统的活化状态。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易栓症病人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或)肺栓塞。血栓的形成除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以外,还取决于是否存在血管(组织)的损伤,取决于是否存在是血流淤积或者血流变慢的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心肌梗死,房颤导致左心房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因此血栓形成与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瓣膜病、房颤和换瓣术后,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

临床血流变学检查(简称血流变)实际上是想通过体外的办法模拟体内血液流动状况,以便对血液的凝固状态作出判断和将来的血栓形成进行预测,但此法还不能如实地反映体内真实的血液凝固状况。即便能够真实反映,如前所述,血栓形成取决于多种危险因素,尤其血流变慢(淤积)和血管损伤是重要的始动因素。因此,临床不能单纯凭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来决定谁需要使用抗栓药物,而且血液流变学因素迄今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较差;另外血液流变学也不是抗栓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观测指标。另外,高脂血症与血栓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血脂增高不能称为血稠。

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应该首先控制或者去除易引起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在此基础之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抗栓。

2、心情与心脏

常常有不少的病友把心情(情绪)不好和由此导致的胸部不适当成心脏病或者认为是冠心病,其实心情(情绪)与心脏完全不是一回事。这种误解与我国语言中两者都带“心”字有关,其实两者的意义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中医有关“心”的概念有关,其实传统医学中“心”的概念更接近于心情和情绪,而不全是“心脏”的意思。

心脏是一个解剖和功能器官,负责将全身各处回流的血液又泵至全身,维持体内的血液循环和血液供应。而心情(情绪)是一种精神活动,受大脑支配,与心脏无关。不良的心情或者恶性情绪刺激可以导致胸闷、心悸、胸痛等胸部不适症状,但这样的症状与心脏无关,心脏可以完全正常;另一方面,心脏等疾病也可导致病人心情(情绪)的变化。

由精神(情绪)导致的胸部不适可以称为心脏神经症,在女性多于男性,往往伴有社会、家庭方面的诱因,如邻里不和、家庭不幸、工作不愉快等,常伴睡眠障碍。由精神(情绪)导致的胸部不适往往呈持续的胸部憋闷感,与情绪变化或者不良情绪刺激有关,活动后可以出现心悸,但无明显胸痛,而且往往病人感觉身心疲惫,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胸部不适,服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也可能有效,但需要10~30分钟以上才能缓解,症状的缓解也不彻底。有时胸部症状在活动后反而有所减轻,在休息时症状又重新出现。

有时会出现胸痛,但这种胸痛一般呈持续的闷痛或者尖锐的刺痛,部位可以位于整个前胸或者整个胸背部,也可以指尖或者针尖大小。有时胸部肋软骨、肋间隙或者背部有压痛,这些可能是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或者背部肌筋膜炎的表现。

正因为心情和心脏是两码事情,那么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治疗精神因素导致的胸部不适当然效果不佳;如果有效,也是由于药物的安慰剂效应或者暗示作用,患者认为那个药物有效、别人说那种药物好、电视广告上的药物,甚至名字好听的药物都可能让患者感到有效。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患者最好能够去看心理医生,尽可能消除诱因;作为医生,应该首先向病人说明实情,做必要的检查以排除疾病的可能性,解除其对心脏病的疑虑;不要投患者所好,不分青红皂白地用药,结果只会使心理问题越来越重,不但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还给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负担。不要轻视心脏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3、下肢浮肿应注意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下肢(腹腔)深静脉(s静脉、股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可以闭塞深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入心脏,导致下肢小腿和(或)大腿肿胀、疼痛、发沉,如合并炎症还可出现皮肤发红、发热。由于血栓形成,可以影响静脉瓣功能,既便血栓消失后仍发生立位的下肢浮肿,称为静脉瓣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脱落后沿着血流堵塞或者嵌顿到肺动脉,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严重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与卧床(下肢制动)、手术(外伤)有关,如髋关节手术、骨盆骨折、脑血管病、慢性内科疾病等,也可能是易栓症的结果。易栓症可以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的原因主要为遗传性的抗凝物质缺乏、致凝物质增加所致,这些病人典型的临床是自发性或者没有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和)肺栓塞,尤其40岁以前发生者。获得性易栓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有时非常困难,因为不是所有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都会出现下肢肿胀,有时出现下肢浮肿被忽视,尤其手术或者外伤的病人,常常被认为手术或者输液引起,但这样的血栓形成仍然可以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因此建议大手术或者严重创伤病人,应在围术期常规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抗凝。

对于发生下肢浮肿的病人,尤其一侧下肢浮肿,并存在外伤(手术)、妊娠史,或者不明原因的下肢浮肿,如两侧下肢粗细不等、感觉不一致,应想到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和住院治疗。如不当心,一旦发生肺栓塞,死亡率非常高,不能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的严重肺栓塞病人,死亡率可高达3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键在于预防,除围术期抗凝以外,有易栓症家族史或者患恶性肿瘤的病人,应特别留意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必要时给予抗凝药物。对于长期慢性疾病加卧床的病人,应注意经常主动或者被动活动肢体,必要时给予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如脑梗死偏瘫的病人。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长时间坐车或者飞机,应该定期起立、活动肢体。小剂量普通肝素虽然对于心肌梗死后再梗死的预防无效,但对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

4、正确理解和认识心电图ST段和T波变化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医生或者病人将心电图上出现ST段或者T波的变化称为心肌缺血,或者干脆认为就是冠心病,或者认为有点冠心病,这是极端错误和极其有害的。

心电图ST段和T波的变化综合体现心脏点活动的复极过程,凡是影响心脏复极的因素都可以导致心电图出现ST段和T波的变化,可以说ST段和T波的变化可以见于任何一种心脏疾病,如高血压心脏损害、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脏传导阻滞等。

除心脏疾病以外,其他非心脏因素也可以导致心电图出现ST段和T波的变化,这些情况可能见于:

2.如脑血管意外:可以出现ST段抬高

3.腹部疾病:如胆囊或者胰腺疾病

4.早期复极综合征

5.血电介质紊乱:血钾、钠、钙的变化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者神经官能症

如果病人心电图出现ST段或者T波的变化,应该特别留意是持续性变化还是动态(一过性)变化,如果持续存在多数不是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所致;如果ST段(T波)变化与胸痛相关,那么极有可能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

如果胸痛与失眠、精神压力(疲劳)、生气(不愉快)有过,活动后胸痛反而减轻,心电图ST段(T波)变化在心得安试验后消失,那么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可能性大,但应注意冠心病病人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对于高度可疑或者高危病人,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如果不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女性在绝经期前很少发生冠心病。

5、无创检查帮您做到有病早知道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无声的杀手”。高血压造成的心、脑、肾损害一旦发生,病情就会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甚至危害生命。预防或早期发现这些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早期发现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呢?目前,人民医院心内科及老院高血压科开展了下面几项无创性检查可以帮助您做到有病早知道。

动态血压监测为将特制的血压监测仪带回家,机器自动每半小时到一小时测量一次血压,24小时后取下监测仪,计算机处理得出您每次测量的血压和心率值。这项检查适用于观察高血压患者有无晨起高血压现象以及夜间血压不适当增高现象,观察降压药物的疗效以及检出自测血压正常,到医院测血压就高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

血管弹性的检查,您只需静卧休息20~30分钟,就可以测定出您大动脉和小动脉的弹性,而血管弹性的变化与高血压的各项靶器官损害均有关。

超声心动图室还开展了血管内皮功能测定的检查。我们的血管内膜都覆盖着一层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在维持血管舒张中有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受损伤,许多舒张血管的物质生成减少,体内收缩血管的物质增多,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所以测定内皮功能,发现早期功能不良,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6、心房纤颤一定要防治脑栓塞

正常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每分钟60-100次/分;心房纤颤时,心房的规律活动被快速、杂乱无章的电活动替代,相应地心室出现快速而没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由于心房失去收缩能力,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后引起脑栓塞或其它外周血管栓塞。

慢性房颤病人脑栓塞的发生率每年平均5%,占全部脑梗塞的10%-15%;房纤颤导致的脑卒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71%的脑栓塞在观察的6周内死亡或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脑栓塞一旦发生,复发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一旦复发,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据国外5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口服可密定降低心房纤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达68%,在适当监测的情况下,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率,是心房纤颤病人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阿司匹林在某些病人也有相当的效果。

口服抗凝药物最大的顾虑是对出血的担心,所以对血液的监测是必须的,目的是在保证抗血栓疗效的同时,又避免出血的发生。近年来,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可密定用药,事实证明,大出血的发生率不高于阿司匹林,抗栓效果良好。

联系方法:Copyright2002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邮编:100044Phone:(010)88326666Fax:(010)68318386网站信箱:webmaster@phbjmu.edu.cn


相关新闻・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内科学心血管病专...”相似的文章

更多>>

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征疾病

主要依赖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由于消化系癌瘤坏死崩解和癌瘤浸润破坏组织,使大量的促凝物质进入血液,生化检查的结果可以显示出血液中含有过量的促凝物质,凝血功能检查也可以发生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这...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