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期刊论文)

时间 : 2009-11-27 14:45:27 来源:www.100md.com

[摘要]

期刊论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7例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CT扫描,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及CT分度,可见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灶区CT值与正常部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IE的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解剖结构,病理特征,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09-6614(2003)08-0730-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各种围产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早期诊断的明确与否与治疗密切相关,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亦较大,现就我院有完整资料的27例病例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22例,女5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7例;其中有5例为剖宫产,宫内窘迫8例,生后窒息19例;宫内窘迫最长时间30min,生后窒息最长时间为15min;最大年龄15天,最小年龄1天,平均4.2天。

1.2临床资料具有明确的围产期窒息史,主要表现有过度兴奋、激惹、反应低下、嗜睡、昏睡、惊厥等。体征主要有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

1.3CT资料CT机使用GE公司生产的HispeedDx/i机型,电压120kV,电流100mA,层厚7mm,层距7mm,窗宽85,窗位30。并于各叶皮质,双侧基底节区,病灶区测CT值进行分析。

2结果

2.1依据本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1],将本组病例进行临床分度。①轻度:有过度兴奋,易激惹,原始反射略活跃,而无其它表现者共有11例,其中足月儿8例,早产儿3例;宫内窘迫3例,生后窒息8例。②中度:一般状况反应迟钝,嗜睡,肌张力减弱,原始反射减弱,惊厥,伴有中枢性呼衰,前囟张力略饱满者共12例,其中足月儿9例,早产儿3例,宫内窘迫3例,生后窒息9例。③重度:昏迷,肌张力松弛,原始反射消失,惊厥,中枢性呼衰,前囟张力饱满共4例,其中足月儿3例,早产儿1例,宫内窘迫2例,生后窒息2例。

2.2依据本组CT诊断资料并结合文献[2]将本组资料进行CT分度。①轻度:散在局限性低密度区分布1~2个脑叶,最常见于额叶,其次为枕,颞叶,共13例,占48.1%,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3例;宫内窘迫3例,生后窒息10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②中度: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且伴灰白质界线模糊,常见于额叶,顶叶,次为枕叶,共6例,占22.2%,其中足月儿4例,早产儿2例,宫内窘迫1例,生后窒息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③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区分布各脑叶,灰白质界线消失,而脑干,基底节及小脑的密度正常,侧脑室受压变窄,常合并颅内出血,共8例,足月儿6例,早产儿2例;宫内窘迫4例,生后窒息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出血1例。

2.3经对各脑叶不同部位设点测量CT值发现,正常脑皮质CT值为(30.2~36.4)HU,正常脑白质及基底节区正常CT值为(24.5~29.9)HU,而病灶区CT值为(14.9~24.5)HU,病灶区CT值与正常灰白质CT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围产期窒息对脑的损害主要有两点:(1)颅内出血;(2)HIE。CT对两者的诊断价值都很高。颅内出血在应用新法接生后已大大减少,由于CT问世,明显提高了HIE的诊断率,且多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出血,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价值。因此我们对2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分析。

3.1CT诊断应与病理密切联系起来,HIECT表现低密度改变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脑水肿是HIE最早出现的征象,并持续在整个过程中。新生儿缺氧时大脑前中动脉的终末血流最先受影响,血流量下降使其供应的边缘区首先受累,同时,脑深穿支动脉的终末端供血下降,使脑室周围白质区缺氧出现低密度改变。新生儿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细胞供血不足,细胞内渗透压增高,细胞肿胀,组织间液增多,出现脑水肿,缺氧引起的乳酸蓄积的酸中毒,也会引起细胞内液增多,出现脑组织白质密度增高而灰质密度降低[3]。在CT诊断分度中,轻度主要发生在白质区,因血液调节的关系其灰质很少受累,从而CT表现出密度差异,受累白质密度降低,皮髓质界限清楚,而到中度改变时,缺氧明显,血液供应不足以供灰质的需氧。灰白质有了不同程度改变,CT出现了白质受损范围加大,灰白质交界模糊,若缺氧进一步加重,在同等严重缺氧条件下,需氧量大且对缺氧敏感的灰质受损严重,CT呈明显的低密度,且灰白质界线消失,甚至出现脑白质密度高于脑灰质密度的现象。水肿与乏氧的加剧,导致细小血管破裂,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脑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CT表现。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使临床表现趋于复杂。而新生儿发育的不完善,使其不能充分表现出来,使临床与CT分度出现了程度的不同,所以在诊断过程中两者要互相补充,提高诊断准确性。

3.2CT诊断与鉴别诊断HIE应与脑积水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HIE时的低密度主要因脑水肿引起,水肿的发生使脑室受压变窄,而脑积水时的脑室内脑脊液外渗引起脑室周围白质的密度降低,而脑室明显扩大增宽,所以脑室的改变是其鉴别要点。HIE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几率最高,轻度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正常大脑纵裂结构相鉴别,主要鉴别点为出血时纵裂条形影密度明显增宽,边缘模糊,而正常纵裂较窄,边界清晰。

3.3CT诊断时CT值的诊断价值从CT值的统计结果来看,正常皮质的CT值约为(30.2~36.4)HU,正常脑白质及基底节区正常CT值为(24.5~29.9)HU,而病灶区的变化较明显(14.9~24.5)HU。在CT诊断时要特别注意测其CT值的改变,CT值的改变是CT诊断HIE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总之,HIE的CT诊断应综合临床及CT资料全面分析,才能对HIE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判断,以便更好的进行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韩玉昆,虞人杰,卜定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0,28(1):31-32.

2许达生,陈君禄,黄兆民.临床CT诊断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65.

3陈志平,魏艳,侯新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5(83):140.

(编辑一坤)(赵英莉)
分享到: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