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猩红热

回复:这病什么症状,让我了解一下,传染性如-新康园论坛-搜狐焦点网北京站 昌平区论坛

时间 : 2009-11-27 10:45:31 来源:house.focus.cn

[摘要]

栏目归属:传染病→生理健康→中国心理热线 主持:郭卜乐 相关:身体奥秘||预防疾病||照顾身体||性病防治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 图:新康园施工进度图

栏目归属:传染病→生理健康→中国心理热线主持:郭卜乐相关:身体奥秘||预防疾病||照顾身体||性病防治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病原学]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个别病人于病期2~3周后可在全身多器官组织产生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其临床表现是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综合的结果,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和产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一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月。咽部及扁挑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粘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粘膜内疹,病初时舌被覆白苔,乳头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肉红色)。舌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面无点状丘疹而呈均匀红色。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近些年来,猩红热已趋于轻型,发疹不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大片脱屑也少见。但后期仍可并发变态反应病变,如风心病、急性肾炎。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嗓子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象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折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3~5天出现杨梅舌,脸部发红,口周苍白成为一个苍白圈。经治疗后的3~4天皮疹逐渐消退可见脱屑。
  猩红热的病情比较严重,并发症较多,容易并发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及颌下淋巴结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败血症,治疗不及时能导致死亡。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莓样舌及脱屑。
  ②B型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还可参考接触史及白细胞升高的变化来判断。本病需与其他发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①一般治疗: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强调卧床体息。以免劳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②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儿童为2~4万U/千克/日,成人为120~240万U/日,分2~3次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儿童20~40mg/kg/日,成人1~2g/日,分4次服。7~10日为一疗程。另外也可用林可霉素,尚有用狍霉素族、利福平治疗猩红热,均收到好效果。
  ③并发症治疗:化脓性并发症时加大青霉素剂量,风湿热者抗风湿,并发急性肾炎按急性肾炎处理。
  
  患病后要及时治疗、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和污染物随时消毒,患者要卧床休息,多喝开水,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连用7~10天,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静脉点滴。
  
  [预后]
  
  
  [预防]
  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可预防性用青霉素G40~80万u/日,3~4天。
  ⒈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⒉不要让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如已接触过,可用淡盐水漱口,并用抗生素2~3天。
  
  
  参考资料: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3天,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24小时内出现特征性猩红色皮疹。其特征为:1)持续发热,体温灾39度左右。伴咽部和扁桃体红肿。2)在弥漫性充血发红的皮肤上散布针尖大小的隆起的红色点状皮疹,严重时呈出血疹。3)皮肤褶皱处可见紫色条纹-pastia线。4)除口鼻周围,面部其他处充血潮红,称口周苍白圈。5)腭部粘膜可见粘膜疹;舌被白苔,红色的舌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草莓舌”,2-3日后苔落,舌面光滑象牛肉,称“杨梅舌”。6)病程的一周,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随之开始脱皮。轻者呈糠屑状,重者成片或手套,袜套样。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传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及全身细小密集红斑为特征。同时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还可见到四种特异性表现,即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和手套、袜套样脱屑。那么这些体征具体如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 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 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根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合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但应与风疹、麻疹相鉴别(前面章节已介绍)。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治疗可分一般治疗及全身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2)全身治疗 尽管目前抗生素品种越来越多,效力越来越强,但青霉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对链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仅治疗效果好,尚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风湿热等并发症。一般用青霉素G。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名为“烂喉丹痧”或“疫痧”。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内侵,上蒸咽喉,外达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邪在肺卫证 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脉数。治宜清热透疹法,方选银翘散化裁。
  (2)热入气营证 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口唇苍白,杨梅舌,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方选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伤证,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神疲食少,舌红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
  
  脓毒性咽炎猩红热StrepthroatScarletFever
  何谓猩红热?
  是受到A组(B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两种细菌疾病。当感染咽部时,叫做脓毒性咽炎。链球菌还会产生一种导致皮肤疹的毒素。当这种情形发生时,称为猩红热。
  如何感染?
  脓毒性咽炎和猩红热是由于与链球菌的携带者密切接触而引致。偶尔也可因接触感染者污染的手或使用过的物体而间接传染。A组链球菌还与食源性爆发有关。
  有那些症状?
  脓毒性咽炎患者通常会发烧,扁桃腺炎症,红肿、疼痛。猩红热患者可能会出现脓毒性咽炎的所有症状,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红疹。疹子通常出现在颈、胸、腋窝、肘、腹股沟和大腿内侧。严重病例可有“草莓舌”、呕吐、高烧。在康复期间,手指和脚趾出现蜕皮。
  症状何时出现?
  常在感染后1-3天出现。
  如何治疗?
  应就医,以抗生素治疗。
  如未治疗或只经部分治疗(如药物未按处方使用完成),脓毒性咽炎偶可导致风湿病或肾病。
  是否需要隔离?
  是。未经治疗的患者在几周内可传播细菌。适当的治疗后,传染期可减至48小时或更少。以10天为一个抗生素疗程,在疗程后的第二天,即可回到学校或单位。
  如何预防?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除非患者已接受一个10天的抗生素疗程,且已康复至少二天。
  不饮生牛奶或饮任何生牛奶制品。
  避免让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者公用接触食物。
  
  猩红热(scarletfever)为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少数病人可引起凡、肾、关节的损害。
  [病原学]
  β型溶血性链球菌直径0.6~1.0μm,呈链状排列。在血蝶上呈乙型溶血反应,故也称其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形或卵圆形,无芽胞,无鞭毛,在有血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β型溶血性链球菌按其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的不同,又分为18个组,A组链球菌约有80多种血清型。任何一种血清型的A组菌,只要能产生足够的红疹毒素,都可以引起猩红热。M蛋白是链球菌有致病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抵抗机体白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机体感染后可获得对M蛋白的特异性免疫力,且可保持数年,但只对同型菌株免疫。
  A组链球菌大多可数可产生毒素和酶类,构成此菌的致病力。如红疹毒素(Erythrogenictoxin),该毒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性,可使易感者数次患猩红热。溶血素O和S能破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并能引起组织坏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可溶解组织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于在组织中扩散。链激酶,使血液中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或可溶解已凝固的血块。链道酶又称脱氧核糖核酸酶,能溶解具有高度粘性的DNA。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能分解相应的组织成分,从而破坏机体的某些防卫能力。
  该菌体外抵抗力强,加热60℃30分钟即被杀死,在0.2~0.5%升汞或0.5%石炭酸溶液中15分钟即死亡。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个别情况下,病菌可由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入,而引起“外科猩红热”或“产科猩红热”。
  (三)人群易感性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2种免疫力。
  1.抗菌免疫力A组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主要产生抗M蛋白的抗体,它能消除M蛋白抗原对机体吞噬功能的抵抗作用,但只具有型特异性。
  2.抗毒免疫力机体感染猩红热后可产生抗红疹毒素的抗体,但不同抗原性的红疹毒素间无交叉免疫。因而患一次猩红热后,若感染了另一种红疹毒素的A组链球菌仍可再发病。
  3.流行特征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寒带少见。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A组链球菌由咽峡部侵入,在咽部粘膜及局部淋巴组织不断增殖产生毒素和细胞外酶,造成对机体的感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
  (一)感染性病变病原体通过M抗原粘附于咽部粘膜使局部产生炎性变化,使咽部和扁桃体红肿,表面被复炎性渗出物,可有溃疡形成。细菌可由局部经淋巴间隙进入附近组织,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鼻旁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少数重症患者细菌可侵入血流,出现败血症及迁徙性化脓病灶。
  (二)中毒性病变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自局部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发热、头痛、皮疹等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充血、水肿的白细胞浸润,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后表皮死亡脱落。粘膜充血,有时呈点状出血,形成粘膜内疹。肝、脾、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单核细胞浸润、充血及脂肪变性。心肌混浊肿胀和变性,严重者有坏死。肾脏呈间质性炎症。偶见中枢神经系统有营养不良变化。
  (三)变态反应性病变部分患者在病期第2~3周时出现心、肾、滑膜组织等处的非化脓性炎症。心脏受累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其发生机理可能是链球菌的酶使心脏释放自身抗原,导致自身免疫。多发性关节炎可能由链球菌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引起。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可能为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
  [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一)前驱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粘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二)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此期体温消退,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三)恢复期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严重者可有暂时性脱发。
  白细胞计数增加,多数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加达80%以上,核左移,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及窦勒氏(Dohle)小体,嗜酸粒细胞初期不见,恢复期增多。
  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一般分为以下4个类型:
  (一)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病人属于此型。临床表现如上所述。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
  (二)脓毒型咽部红肿,渗出脓液,甚至发生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旁窦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少数患者皮疹为出血或紫癜。还可引起败血症。
  (三)中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高热、剧吐、头痛、出血性皮疹,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围循环衰竭。重型病例只见咽部轻微充血,与严重的全身症状不相称。此型病死率高,目前很少见。
  (四)外科型及产科型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
  [并发症]
  (一)化脓性并发症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引起。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
  (二)中毒性并发症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性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诊断]
  (一)接触史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病人接触史者,有助于诊断。
  (二)临床表现骤起发热、咽峡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苍白、杨莓舌、帕氏线、恢复期脱皮等,为猩红热的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达10~20×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红疹毒素试验早期为阳性。咽试子、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
  [鉴别诊断]
  (一)麻疹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粘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二)内疹起病第一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后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退疹时无脱屑。耳后及枕下淋巴结常肿大。风疹病毒特异抗体效价上升等有助诊断。
  (三)药疹有用致疹药物史。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不相称。本病无咽峡炎、杨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五)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本病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病理特征为血管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烧起病,热程约1~2周;眼结膜充血,舌似猩红热之草莓,口腔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颈、颌下、腹股沟),不化脓,不粘连;手指及指(趾)末端对称性水肿;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见于躯干部,表现猩红热样,不痒或轻度瘙痒,红疹消退后有糠状或膜状脱屑。该病往往伴有心血管病变,消化道病变,泌尿系病变等。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细胞增高、有时血小板增加,血沉增快
  [治疗]
  (一)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至有效抗菌治疗满24小时为止)。卧床休息,急性期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改半流质或软食,肾炎者低盐为佳。因高热进食少、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补液。
  (二)病原治疗A组链球菌对青霉素很敏感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用青霉素治疗后平均1天左右咽试子培养可阴转。普通型剂量:小儿2~4万μ/kg,成人120万μ/日,分2~3次肌注,疗程5~7天即可。重症病人应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20~40mg/kg/日,分3~4次口服,疗程7~10天。必要时可用头孢菌素治疗。
  (三)并发症治疗并发风湿病的患者,可给抗风湿治疗。阿斯匹林剂量,成人3~5g/天,小儿0.1g/kg/日,分3~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药量可减半。并发肾炎患者,可按内科治疗肾炎的方法处理。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G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周仁荣)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一种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病儿咳嗽、大声说话或喊叫时,带菌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易感者直接吸入这种飞沫就会被感染。易感者接触刚污染过的食物、食具、玩具、手帕、衣被等,也能受到传染。但这种间接传染比较少见。猩红热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冬春季节较多见。发病年龄一般以2~8岁为最多。

  儿童得了猩红热有哪些症状?
  ①起病急,高热、头痛、咽痛、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
  ②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③发烧后24小时出现皮疹,先由颈、胸、腋窝、肘、腕、大腿根处为多。
  ④口周有苍白圈(口唇周围无疹呈苍白色)和杨梅舌(舌面鲜红,舌刺肿大突出,象草莓果)。
  ⑤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数不化脓。
  ⑥皮疹退后可有大片脱屑,但不留疤痕。

  怎样早期发现猩红热?
  孩子出现发烧、头痛、咽部充血、嗓子痛、浑身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伴有下面情况之一时,可能患有猩红热。
  ①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又没有服过磺胺等药物。
  ②父母、家里人或保育员患有扁桃体炎、咽炎、或有发烧、嗓子痛时。
  ③猩红热流行期间,孩子出现感冒、鼻炎、扁桃体炎、中耳炎、丹毒、咽峡炎等病。

  儿童得了猩红热有哪些并发症?
  ①下颌淋巴结炎。患病1周内有发热不退、下颌淋巴结处红、肿、热、痛,患儿哭闹,不让摸,溃破后可流出浓汁。
  ②中耳炎。有发热、耳痛、哭闹不安及耳内流脓表现。
  ③肺炎。有发热、咳嗽、气喘、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
  ④鼻窦炎。鼻堵、头痛、流脓鼻涕等。
  ⑤风湿热。患病1周后出现发热不退、关节红肿、疼痛或心悸气短、出虚汗、口唇青紫等。
  ⑥心肌炎。患病2周后出现发烧、心跳快(超过120次/分)、心律不齐、气喘。心电图检查不正常。
  ⑦肾小球肾炎。患病第2周后出现尿少、血尿、眼及下肢浮肿、腰痛、高血压。

  儿童得了猩红热怎么办?
  ①按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
  ②将患儿单独隔离1周,室内空气要新鲜,阳光要充足,但不能使阳光直接照在患儿脸上。
  ③卧床休息、保持安静。
  ④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品。
  ⑤多饮开水、果汁或糖水,以增加代谢。
  ⑥注意口腔卫生,吃饭前后用温开水给孩子漱口。年幼小儿可用消毒棉球或纱布蘸水给孩子洗口腔,不能擦口腔。
  ⑦保持皮肤卫生,给孩子剪短指甲,不要让孩子搔抓皮肤。在颈部、腋下、腿根等处,可涂撒些止痒粉,防止挤压摩擦皮疹。
  ⑧皮肤脱屑时,不要让孩子用手撕剥,以防感染。
  ⑨发烧超过39℃时,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退热剂以防抽风。可用温毛巾敷在孩子头部、腋窝或大腿处。也可用温水给孩子擦身降温。
  ⑩治疗必须彻底,在2~3个月内必须多复查血、尿。

  儿童得了猩红热为什么要打青霉素?
  人们经常碰到事与愿违的事,治病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感冒发烧几天不退,家长要求打针,而大夫回答说:打针没有用,白挨疼。可是如果得了猩红热,医生偏偏要动员孩子打青霉素,并且要连续注射(至少5~6天)。
  由于猩红热是乙型链球菌引起的,对青霉素很敏感,因此注射青霉素治疗猩红热是最佳方案。为了彻底消灭咽部和扁桃体陷窝中的细菌,经多年实践证明打6天针比较保险,如病情重,扁桃体化脓消退慢还要延长打针时间,如果无条件坚持注射或瘦小孩子臀部出现硬结较大,局部过于疼痛,可改为口服头孢菌素,即临床常用的先锋Ⅳ号和先锋Ⅵ号口服,或氨苄青霉素干糖粉(商品名为“氨比林”)。口服药物时间要适当延长至7~10天。对青霉素过敏的孩子可选用红霉素治疗。

  怎样预防猩红热?
  ①控制传染源,患儿要隔离6~7天,居室、用具、玩具要消毒。
  ②不与患者面对面谈话,与患儿有接触的小儿,可服大青叶、板兰根、金银花等中药进行预防。
  ③居室要通风、衣被常洗晒,常带小儿到室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④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小儿到公共场所。
  
  猩红热有哪些特点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儿对猩红热有普遍的易感性。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之处可发生流行;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室内活动较多,若不经常通风,发病较多。也有少数是通过皮肤创伤或产道侵入,引起"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本病潜伏期为1-7天,大多为2-4天;外科型猩红热约1-2天。典型的猩红热表现为急性咽、扁桃体炎和皮疹。起病急,骤起高热、体温高低不一,同时伴有咽痛、呕吐、头痛、全身不适等。有的出现腹痛,易误认为外科急腹。在起病后2天内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颌下、上胸,很快蔓延至腹部及四肢,严重的手掌及足底亦可累及,往往于12-24小时内皮疹由上而下遍及全身。皮疹特点为红色弥漫性细小丘疹,用手抚摸有鸡皮样感觉。疹子密集使皮肤充血发红,皮疹之间的皮肤正常。用手按压皮疹,皮疹可消退而发白,数秒可恢复原状,医学上称"贫血性皮肤划痕"。面部潮红,而口唇周围及鼻端显得苍白,称为"环口苍白圈"。在皮肤皱褶处,如腕、肘、腹股沟等部位,疹子密集,且可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一般2-4天可完全消失,一周后开始脱皮,无色素沉着。在发病1-2天时,舌尖及边缘发红,逐渐舌光滑绛红、舌乳头绛红突起草莓,称为"草莓舌"。而外科型猩红热因病菌自皮肤伤口处侵入,所以可见局部有急性化脓性病变,皮疹也先从伤口处开始,再波及全身。猩红热的皮疹具有在普遍充血的皮肤上有弥漫密集针尖大小丘疹,出疹时高热,发热1-2天后出疹的特点,应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猩红热的治疗除了用青霉素外,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以充分的营养和水分,防止继发感染。猩红热的小儿应马上隔离,病儿的分泌物和污染应及时消毒。家长接触小儿应戴口罩。在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若小儿有猩红热密切接触的,可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预防。猩红热(ScarletFever)……猩红热是由能产生红疹毒素的A组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变为咽峡部及扁桃体等局部产生炎症变化,由于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头痛、呕吐,全身弥漫的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重症可见心、肾及关节病损。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较高,易感者多为儿童,尤以2~8岁为多。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又名“烂喉丹痧”、“疫痧”、“喉痧”、“阳毒”等。病原体:乙型甲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红疹毒素,是本病致病菌株。此类菌株有不同类型。因其抗原不同,无交叉免疫,因此患过本病者,再感染新株时,有再患猩红热的可能。该菌产生多种酶及外毒素,疾病早期易从鼻咽分泌物中分离该菌。该菌在体外生活力不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60℃30分钟、碘酊和在0.5%石炭酸和0.2%升汞中15分钟,可以灭活。现代医学病理: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及带菌者,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带菌的分泌物通过飞沫侵入易感者的呼吸道,感染后可引起炎症反应、毒素反应和变态反应。当人体对菌毒的免疫力低下,或毒素力强时,细菌可由局部经管腔或经淋巴管进入邻近组织,产生扁桃体周围脓肿、鼻旁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在少数情况下细胞可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及迁延性化腔病灶,严重时产生发热等全身症状及皮疹。细菌产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可引起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红疹毒素可引起真皮层炎性渗出,上皮细胞增生,表皮角化加速。在毛囊周围皮肤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和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形成丘状鸡皮疹。恢复期,表皮坏死角化层脱落,形成特征性脱皮。粘膜充血,有时呈点状出血,形成粘膜内疹。肝脾淋巴结等间质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并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及细胞脂肪变性。心脏可有混浊及变性,严重者可坏死。肾脏呈间质性炎症,表现为心肾滑膜组织等非化脓性炎症。肾组织呈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关节滑膜呈炎症改变,心、肾、关节的病损形成同免疫反应有关。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外感温热疫毒是引起猩红热发病的主要原因,气候寒温失调,人体正气亏虚则是本病的诱发原因。猩红热疫毒之邪自口鼻吸入,肺胃受邪。热重毒甚,一旦侵入人体,旋即化热化火。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毒火上冲咽喉,则发生红肿热痛,化腐成脓,所谓“热盛则肿,毒盛则烂”。肺主皮毛,胃主肌肉,温热疫毒蕴结于肺胃,外窜肌肤,发为丹痧,密布肌表,宛如锦文。本病循卫气营血途径传变,初起多见肺卫表证,但为时较短。疫毒由表入里,化燥为火,充斥气分营分,可出现气营两燔之重证。或正气素亏者,则邪毒内陷厥阴,使心火内炽,肝风内动,风火相煽,出现高热、神昏、惊厥之证。血热甚者,可致血热妄行,而出现皮疹紫红或瘀点,甚至出现内闭外脱的凶险局面。疾病后期,热耗阴津,肺胃阴伤,由实转虚,以及热毒伤心,流注关节,或损伤肺、脾、胃、肾水液代谢功能,则发生种种变证。临床表现:潜伏为1-6天,通常为2-3天。典型病例表现分三期。前驱期:起病急骤,从发热到出疹数小时到达4小时,高热39℃以上,畏寒或战栗、头痛、呕吐、咽痛(吞咽更剧)、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或有点状脓性渗出,甚至渗出物融合成片。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舌苔白,舌尖及边缘发红,舌刺肿大呈杨梅舌。软颚处有细小密集红疹或细小出血点的粘膜疹。发疹期:起病12~48小时内,全身皮肤呈弥漫性鲜红色,压之褪色,其上散发针尖大小红色疹,以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皮疹密集,形成红色帕氏线(Pastia征),皮肤有瘙痒感,两颊潮红,口唇周围苍白(环口苍白圈)皮疹持续时间依病情轻重而异,2天或1周左右,此期中毒症状也较重。恢复期:体温下降,一般状况良好,皮疹消退后脱皮,轻则糠屑样,重者见片状,手掌脚底呈手套和袜套状脱皮,脱皮可持续2~4周,无色素沉着。特殊类型:轻型:热度不高,咽部稍红,出疹少而色淡,皮肤脱屑后才回顾性诊断为猩红热。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发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常伴有嗜睡、谵妄、呕吐、昏迷、惊厥等。皮疹呈片状红斑,且伴有出血点或瘀斑,病情严重才可引起各种化脓性并发症。脓毒型:咽炎严重,多见化脓或坏死改变。目前中毒型、脓毒型已少见。外科型:从局部伤口侵入形成局部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皮肤创伤、烧伤或产道感染。其特点是皮疹首先在伤口周围出现,再波及全身,无咽部炎症,预后良好。诊断:1.流行病学:有与猩红热、咽峡炎及扁桃体炎患者接触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增高>12×109/L,中性粒细胞>75%。鉴别诊断:1.麻疹:起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口腔粘膜可见柯氏斑。皮疹在第4病日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特别多。2.白喉:本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但假膜较坚韧且不易剥离。3.急性扁桃体炎:体温较高而中毒症状较轻,其咽部炎症与猩红热的咽峡炎很难区别,但不出现全身性皮疹可鉴别。4.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象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瘙痒较剧。无杨莓舌,无咽峡炎症状。5.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进展快,中毒症状重,也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但患者多有皮肤感染及创伤。现代医学疗法: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7天,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以碱性硼酸溶液或温水漱口。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重症者及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药物治疗: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三次,疗程一般为三日。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为20~40mg/kg/d,分3~4次口服或静脉滴注。也可用SMZ?/FONT>TMP成人4片/天,分2次口服。对严重中毒患者,则应加大青霉素的剂量,200~400万单位/天,可由静脉滴入,连续用药到热退以后3天。并酌情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考的松每日100~200毫克,静脉点滴,连3~5天。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应积极扩容、纠酸,给以血管活性药物等,按抗休克原则处理。如并发风湿病,可给予抗风湿治疗,阿斯匹林3~5克/天,分3~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药量可减半,积极的抗风湿治疗,可预防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邪在肺卫型:症状:突然起病,发热,头痛,怕冷,咽红肿痛,甚则溃烂,恶心呕吐,皮疹稀少,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治法:清热利咽解毒。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20克,连翘2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马勃10克,生甘草6克,淡豆豉10克,牛蒡子15克,荆芥10克,赤芍9克,大青叶3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2.邪入气营症状: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咽喉极度充血,扁桃体红肿并有白色渗出物,皮疹猩红弥漫,舌质红绛起刺状如杨莓,舌苔黄糙,继之剥脱,脉洪数。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大青叶、鲜生地各30克,石膏20克,丹皮9克,赤芍9克,知母9克,黄芩10克,淡竹叶9克,玄参15克,桔梗5克,生甘草4.5克,黄连3克。水煎服,一日一剂。3.邪毒内陷症状:高热,烦躁,昏迷,谵语,抽搐,皮疹呈紫红色或伴有瘀点,舌红绛,脉细数。治法:清营凉血,镇惊熄风。方药:清营汤加减。广犀角10克,鲜生地30克,紫草30克,银花9克,连翘9克,丹皮、赤芍各9克,黄连3克,竹叶卷心9克。水煎服,一日一剂。4.余毒未尽症状:发热,心悸,胸闷,神乏,多汗,肢节疼痛,舌苔薄,脉数无力或结代。治法:益气养血,滋阴宁心。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甘草15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生地12克,麦冬15克,石斛10克,五味子10克,柏子仁10克,桂枝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5.肺胃阴虚症状:纳呆神疲,唇口干燥,或有干咳,皮肤脱屑,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20克,天冬1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玄参15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芦根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预防:隔离患者,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无并发症才解除隔离。患者的分泌物及污染物应及时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检疫7~12天。出现咽炎或扁桃体炎时,应隔离患儿,应用青霉素等药3~5日。
  
  

  新康园业主论坛:http://house.focus.cn/msglist/679
原帖链接http://house.focus.cn/msgview/679/46209647.html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回复:这病什么症...”相似的文章

更多>>

猩红热疾病

1.血象:白细胞总数(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0.75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 2.尿液: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3.分泌物培养和涂片 :...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