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简称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见于亚洲,欧美少见。绝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多见。病变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浅表静脉和伴行静脉也受累。病理改变为血管壁的节段性、非化脓性的炎症和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产生疼痛或肢端坏疽。病变呈周期性发作,多数发生于下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脉痹"、"脱疽"的范畴,是由于情志所伤、肝肾不足、脾气不健、寒湿侵袭,以致寒湿凝聚经络、闭塞不痛、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早在2000年前《黄帝内经
痈疽》中就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并且认识到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内的"脱疽"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原则。南北朝我国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将该病更名为"脱疽",以后历代医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均有详细的论述。为认识和治疗本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疼痛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基本原因是肢体缺血,如果伴有神经炎或继发感染则疼痛加剧。轻者休息时消失或减轻,行走或活动后,疼痛复现或加重,形成间歇性跛行。重者疼痛剧烈而持续,尤以夜间为甚,形成静息痛,常使患者屈膝抱足而坐,企图借轻微的静脉
充血来增加缺血肢体的供氧量。情绪刺激和受冷均可影响血管的舒缩反应,常可加剧疼痛。
2、发凉和感觉异常患者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十分敏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症状患部体表温度降低,尤以趾(指)端最明显,因神经末梢受缺血影响,患肢趾(指)可出现胼胝感、针刺感、麻木感或烧灼等感觉异常。
3、皮肤色泽改变因动脉缺血,致使皮肤异常苍白。在伴有浅层血管张力减低,皮肤变薄者,皮色在苍白的基础上,出现潮红或发绀,当肢体下垂时更为明显。
河南中医离退休专家医院脉管炎专家组经过数十年不断研究和反复的临床实验,针对各类周围血管病创立了“通脉、复络,再建平衡”疗法,多年来已为数千名病人解除了痛苦,该疗法大大增强人体对物的吸收和利用“微米脉通汤剂”的优点是采用现代超微粉碎等高新技术工艺,将规范炮制的单味中饮片加工为微米范围,使中细胞破壁,物达到分子级别,将其中某些无机分子或难溶性的矿物质等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打破了传统汤剂成份浓度低,作用不到位,崩解慢的缺陷。使均匀分散于基质中,崩解释放快,物起效迅速。与组织特异性结合的中受体因子和其他有效成份进入消化道后更易被身体吸收。既增强了物的活性,又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其作用机理是溶栓祛瘀,消肿止疼,去腐生新,补气养血。主治脉管炎,静脉炎,静脉曲张、下肢慢性溃疡,雷诺氏症,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性
大动脉炎等栓塞性血管病,对由于
微循环障碍引起的高血压,
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四肢麻木亦有明显的疗效,有明显的改善血脂代解,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粘度等作用,对诸虚百损,免疫功能降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