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6 06:12:33 来源:www.wzrb.com.cn
三伏天喉咙“上火”怎么办
杨昭普黄彬琪/文
夏日里,人们常常被喉咙疼痛所烦恼,只听见周围不少人直叫唤“上火了,上火了!”于是抓一把左金丸吃吃,或来杯凉茶喝喝,这火气大概是降下来了,可是喉咙还照样不适。也许大家都以为喉咙疼痛是小事,不过为此烦恼而去医院的人还真不少,仅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的日门诊量,就在500人次以上,其中四分之一为喉咙不适者。
上火了,喉咙痛得睡不着
昨日上午,附一医的耳鼻喉科门诊前坐满了候诊的病人。据接诊医生介绍,进入夏季,该院每天耳鼻咽喉科的门诊量都在500人以上,遇周一,门诊病人更多,接近600人次。其中由于各种原因引发喉咙不适的患者,起码占到了1/4。
“上火了,上火了,喉咙痛得睡不着。”来就诊的叶先生前些日子就感到喉咙不适,起先以为是空调房内过于干燥所致,没太在意。最近几天晚上应酬又多,烟雾“熏陶”,啤酒红酒刺激,早上起床,喉咙像着火了一般,还经常猛烈咳嗽。
附一医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林刃舆为叶先生作了检查,原来是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而且扁桃体也有炎症,需要立即药物治疗。叶先生还被要求不能抽烟喝酒,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你的喉咙痛和鼻炎有关,鼻涕后流引起咽部急性炎症发作。另外,鼻炎发作期间,尽量不要去游泳。”林医生告诉患者小林,他患有慢性鼻窦炎。虽然夏季人们喜欢游泳,但是本身患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中耳炎的人,在发作期间游泳很容易导致炎性分泌物经咽部返流至耳部,引起中耳炎急性发作。
据医生介绍,像叶先生和小林这样的病人最近经常碰到。其实,咽喉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如感冒、扁桃腺炎、鼻窦炎、咽喉炎以及病毒感染通常都伴有咽喉痛。
“尤其上班族,是咽喉炎的高发人群。”林医生说,现在写字楼内都打中央空调,室内外温差大,空气干燥、空气质量不好,这些都极易诱发诸如咽喉炎之类的口咽疾病。另外,封闭式的写字楼里由于通风不畅,细菌易滋生,加之吸烟者“吞云吐雾”,时间一长,细菌病毒和各种刺激性气体就容易导致患上咽喉炎。
另外,上班族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规律,极易打破身体常驻菌的平衡,导致免疫力下降,细菌乘虚而入诱发疾病,如咽部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咽喉炎等。
排除身体其他疾病
“急性咽喉炎如果不加以治疗,可加重演变为慢性咽喉炎。”林医生解释说,咽喉炎的发病率其实是很高的,只是我们个体的耐受程度不一,有的人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而慢性咽喉炎的发生原因,主要就是急性咽喉炎治疗不够彻底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慢性咽喉炎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据介绍,临床上如急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后滴综合症)、咽白喉、鹅口疮、嗜酸性支气管炎等,以及物理、化学等因素经常刺激咽部,都可导致慢性咽喉炎。
“需小心的是,咽喉不适只是一种症状表现,还需要排除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林医生提醒说,其他身体疾病也可导致咽喉不适,不要误以为喉咙痛都是咽喉炎发作。每年他们科会发现数百例的鼻咽癌和喉咽肿瘤病例。还有,如胃食道反流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咽喉部肿瘤等,都可引起咽喉的不适感,所以需要进一步确诊,排除其他疾病。
发炎反反复复,怎么办?
面对咽喉炎这种不大不小的疾病,很多人并没有积极地治疗,甚至在出现症状后还保持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陷入了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
患上咽喉炎,该怎么办呢?林医生表示,若出现咽喉痒痛、灼热、咳嗽、唾液增多等症状时,首先要对症治疗,不要久拖不治,否则会加重病情。
其次,要去正规治疗。慢性咽喉炎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咽喉炎、慢性肥厚性咽喉炎、萎缩性或干燥性咽喉炎,治疗方法也不同。目前市面上的咽炎药品主要以中成药为主,中药在清热、缓解咽喉痒痛方面作用较好,如金果饮适用于慢性咽喉炎治疗,西药可用华素片等。但是,要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一般在急性发作期,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口腔卫生,养成经常漱口、多喝开水的习惯,可使病菌不易生长。”
林医生表示,慢性咽喉炎的致病病因较多,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都有关。对于慢性咽喉炎患者来讲,如果不能及时注意和纠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和细节,将使病情不断加重并严重地影响治疗效果。
专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起居有规律,不要经常熬夜,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夏天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保持通风;保持口腔的清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平时多饮水(特别是在熬夜的时候),一些口腔内的炎症要及时的治疗;冷暖交替时,要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感染;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烟、酒刺激要减少。不食刺激性食物,少食油炸、腌制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无花果、西瓜等。
门诊观察室>>>
相关链接: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