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小儿营养不良导致消瘦的治疗方法

时间 : 2009-11-09 11:29:43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这孩子一直都不吃东西,之前吃母乳的时候,就是不怎么吃,等到6个月后添加了辅食,她还是不爱吃。断奶的时候我们都很担心,怕她不吃东西营养不够。

一个年轻的夫妇抱着小不丁的孩子来到医院,希望得到医生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的症状

  1、体重不增以至减轻是消瘦性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在营养不良的早期,若仅看面部而不作全身检查,则不易发现消瘦。皮下脂肪大量消失时,皮肤干燥、松驰,失去弹性。初期往往多哭而烦躁,继而变为迟钝。初期食欲尚佳,继而低下以至消失,常有呕吐及腹泻等急性消化紊乱的症状。

  2、病程久的,身长也会低于正常。皮下脂肪层不丰满或完全缺乏。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先在腹部,其次为胸、背部,然后上、下肢及臀部,最后额、颈及面颊部。当面部皮肤脂肪层消失时,额部形成皱纹,颧骨突出,颏部变长,形成老人外貌。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消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发病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起病常伴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伴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约有3/4患儿伴有缺锌。

  本病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于食物供应不足,尤其多见于发生饥荒时期,缺乏喂养知识以及卫生情况不良的地区。

  病因:

  1.喂养因素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具有优良生物利用价值的蛋白质才能满足需要。如因母乳不足又未及时补充乳类制品,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如牛奶或奶粉调配浓度太低,或以谷类为主食,或仓促断奶后不再给吃乳制品,或断奶后辅食添加不当,随大人进食等。

  2.疾病因素

  疾病常为诱发因素如患先天性唇、腭裂影响哺乳;患腹泻或胃肠炎长期限制进食;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消化吸收;各种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百日咳、痢疾、肺炎、婴儿肝炎等尤以慢性肠炎为最重要,后者由于长期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消耗及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

  3.先天营养基础差

  多见于胎儿营养不良引起的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小样儿以及双胎、多胎及早产儿等。较重的营养不良大多由多种原因所致。

  如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

  轻度营养不良的患儿

  机体生理机能受损尚不严重,从治疗开始到治疗完成,一般一周左右。每天热量可控制在80~120千卡/公斤体重。到第六步巩固阶段,可持续1~2周。如果没有滞食或腹泻,可每日加蒸蛋羹,并渐加鱼、肉末之类。

  中度营养不良患儿

  消化力薄弱,对食物耐受力很差,易发生腹泻,增加食物宜较慢,初起矫治时,可先加含蛋白质较多、脂肪较少食物,另加淀粉质以补充热量,待消化功能逐渐恢复、食欲好转、大便正常时,可多加食物,可在鱼粉米汤或鱼粉米糊内加熟豆油或熟菜油,以补充脂肪。在巩固阶段,可用全牛乳,每日二瓶,分3~4次饮用,另加烂粥、蒸蛋羹等,一日可进5餐。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

  消化力更弱,对食物耐受力极差。在治疗中可遇到许多困难,如拒食,患一种或几种显著的维生素缺乏症及继发性感染,因此饮食的进度可进可退,反复数次。调整营养时,须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开始时,供给水溶性维生素,情况好转时,渐加维生素A和D,以后再加钙剂和铁剂。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小儿营养不良导致...”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