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酒精肝恋上豪饮女郎!

时间 : 2009-11-05 09:46:59 来源:搜狐网

[摘要]

如今,应酬桌上,不少“豪饮女”丝毫不甘败下风,一样举杯畅饮。但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应酬饮酒次数增加,再加上运动减少,被称为“富裕型疾病”的脂肪肝、酒精肝也瞄准了女性,肝病发病人数不断攀高,且渐趋低龄化。

  整日坐在电脑前,碳酸饮料不离手,出门以车代步,应酬频繁不间断……这样的生活方式往往导致不少中年大肚男染上脂肪肝、酒精肝,而如今,应酬桌上,不少“豪饮女”丝毫不甘败下风,一样举杯畅饮。但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应酬饮酒次数增加,再加上运动减少,被称为“富裕型疾病”的脂肪肝、酒精肝也瞄准了女性,肝病发病人数不断攀高,且渐趋低龄化。

  “销售女”应酬多易致脂肪肝

  女性往往更擅于与人打交道,也因此,从事销售行业的女性应酬多、饭局多在所难免。但女性长期摄入过多动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如果这些食物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其中,肥胖就是引发脂肪肝的第一病因。

  除了应酬多,现代白领爱喝饮料,却少喝水,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甜饮料、碳酸饮料,其中有些成分还可能增加食欲,再加上碳酸饮料本身热量就高,更容易导致肥胖。

  目前肥胖症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同时也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帮凶。有效控制体重增长和科学合理减肥可减少肝病发生、阻止肝病进展、防止肝病复发。专家建议,对于已有脂肪肝的糖尿病者、大年龄者,最好不要过多喝饮料,以多饮茶为宜。

  “豪饮女”出现“酒精肝”

  平时不仅应酬多,而且还大鱼大肉,过度饮酒,结果酒精成为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一项统计显示,大约75%至95%的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尤其是酒精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生化过程,最终转化为甘油三酯。长期大量饮酒,必然会有大量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中,逐渐形成脂肪肝。同时,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长期过量饮酒,特别是饮用高度数的酒,就会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女性由于体型较小,脂肪含量高,同样是喝相同量的酒,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也高于男性,同时又受荷尔蒙的影响,胃排空时间延长,酒在胃中停滞时间也加长,酒精吸收也就增加,因此,女性喝酒过量,更易诱发酒精性肝炎变肝硬化。专家提醒,白领应酬还应尽量少喝酒。

  生吃海鲜易染戊肝

  春季,海产品大量上市,生吃海鲜受到许多人的欢迎。但专家指出,春季是甲肝和戊肝的多发期,生吃海鲜容易传染这两种肝病。

  据分析,甲肝和戊肝多是由食物引起的,尤其是海鲜。在海产品中,贝壳类海产品最为“危险”,最好先煮熟后再入口。甲肝和戊肝患者,初期往往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类似感冒,因而许多患者只是当成普通感冒来治,不仅耽误治疗,还提高了传染他人的可能性。专家建议,吃熟食,不生食海产品,勤洗手,就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同时在吃过生食一段时间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肝区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肝功能检查。

  此外,吃熟食、勤洗手等是最简单便捷的预防方法。对适龄儿童还该常规接种,接受甲肝疫苗国家免疫规划。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酒精肝恋上豪饮女...”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