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需要住院

时间 : 2009-06-12 09:57:26 来源:健康周报

[摘要]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小毛病,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找点家里备的常用药吃的习惯,但就是这个习惯存在着用药安全隐患。

  1号处方药品要分类存放

  “为避免急用时拿错或误服药,建议把大人、儿童和老人的药分别储存,如果家里有慢性病患者就应该专药专柜。”杨亚非说,除此之外,最好把外用药、内服药、特殊用药和常规用药等分开存放。另外,药箱最好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误服发生危险。

  “一定要将毒药与服用药分开存放。”据杨亚非讲,除了毕大妈把毒药当消化药吃中毒外,还曾有酒精中毒患者把农药当止咳糖浆喝。

  2号处方定期清理药箱

  “绝大多数药品都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常见原因包括光照、潮湿和热度等。因此,药品保存首要原则就是避光、避湿、避热。”杨亚非说,家庭药箱有时由于保存方法不妥当,导致还没过期的药就发生变质,因此,必须定期清理家庭药箱,检查药品是否有发霉、粘连、变质、变色、松散、怪味等特征,有这些特征的药品就不能再保存。另外,定期清理家庭药箱还有利于将过期药清理出来,以免吃了中毒。

  3号处方药品吃完再扔说明

  有些市民为图储存方便,把药品的外包装和说明都扔了,只留下一瓶药或一板胶囊,时间一长,连生产日期、有效期、治什么病等都忘了,杨亚非说这就犯了“储药的大忌”。这样很容易吃错药或吃了过期药,不但功效大减,还会有毒副作用。

  他建议最好将药品说明存放好,以备查询。另外,他还建议给零散药品做标签,在标签上写上药名、有效期、作用等,方便服药时查看。

  4号处方 家庭药箱不主张多备药

  杨亚非认为,注射剂、抗生素类药品不宜储备。他建议家庭药箱一般储备3类药品及药物:消化类药品,如消食片、多酶片、健脾的药等;感冒类药品,如克感敏、感冒清、康泰克等;另外,他还建议家庭药箱还应备点外伤类药品,如酒精、止血纱布、创可贴等应急药品。

  温馨提醒

  吃药拿不准最好看医生

  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储备药,生病了都会拿储备药给自己或家人治病。杨亚非建议,用药前最好问几个问题:真的搞清楚得了什么病吗?真的确定用这种药有效吗?剂量用得对吗?不用去看医生就能搞定吗?他说,如果拿不准,最好去看医生。

  特别是给孩子用药时,昆明市儿童医院医务科的潘科长建议,家长给孩子用药前一定要摸清拿准,拿不准的话最好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以免拖延最佳看病时间,病情发生变化对孩子不利。

  吃药时喝酒可能会中毒

  杨亚非说,吃先锋霉素、抗生素、头孢类、奎诺酮类及止泻药等不能喝酒,喝酒会产生毒副作用而引起中毒。

  在杨亚非保存的病历上,记者注意到有吃阿莫西林中毒的患者。他说,许多人家中备有阿莫西林,但在服用时存在误区,病毒感染不能吃阿莫西林,比如病毒性感冒就不能吃。阿莫西林是种消炎药,比如胃肠道疾病可以吃。

  另外,他建议开车的司机最好不要吃感冒类药品,因为部分感冒类药品可能会诱发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反应迟钝等反应,从而导致危险发生。为此,他建议经常驾车者慎服感冒药,确保安全。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相似的文章

更多>>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疾病

中毒后12h内全血胆碱酯酶 活力轻,中度降低,呕吐物或清洗液中可测到相应毒物。 详细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