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肠胃闹情绪,原因在身边

时间 : 2009-03-28 07:37:17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安慰”闹情绪的肠胃   肠胃“造反”,带来尴尬多多   欧阳参加工作两年多了,在学校时身体棒极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也没觉得肠胃有什么毛病,但近一年来欧阳总觉得服部不适、腹胀,大便时干时稀,由于工作繁忙,欧阳对此没有引起重视,最近一段时间,欧阳总是腹泻,一天至少三四次.有时正接待客户,不争气的肚子又闹“意见”了他只好很抱歉地对客户说对不起。一两次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次数多了,客户的脸色就越来越不好看了.为此.欧阳苦恼极了。   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很容易出现腹痛、反酸,烧心、厌食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也有不少人长期受到腹泻、便秘文替带来的困扰。其实这些问题并不只是肠胃“闹情绪”那么简单,这可是肠胃问题的表现,这些问题虽然可以忍一忍,但是一旦成为肠胃疾病,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的。   肠胃闹情绪,原因在身边   导致肠胃闹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I饮食不科学、无规律,导致胃液分泌失常;2紧张、焦虑、恐惧等精神因素,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精神抑郁或过分激动,引起肠蠕减弱,肠液分泌减少;3吸烟、过量饮酒,引起味觉迟钝、食欲减退、胃液分泌增强,易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4药物刺激.如解热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易产生消化性溃疡,此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抑制了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从而产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避免肠胃闹情绪有办法   肠胃闹情绪.有其深层的原因,通常是因为肠胃健康的两个重点被破坏了。这两个重点是:1健康的胃黏黏膜足胃壁与食物接触最直接、最多的部位,一旦黏膜保护自身的功能减弱,外部的攻击增强,就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2平衡的肠道菌群:肠道内的菌群主要分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健康的肠道环境中,中益菌占据主要优势。当有害菌增长过多.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人体就会山现腹泻、腹痛等不适。   其实,要调理肠胃问题还是应当从日常生活人手.中医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表达的就是这样―种养胜于治的养生观点。中医所指的脾胃功能.包括人体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中医调理脾胃的办法,也可以解决肠胃问题。   益气健脾、理气和胃,是中医调理脾胃的主要原则。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这方面的经典著述。比如出自宋代的“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生津保肺的功能,药性平和。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是调理脾胃的经典方剂,常被应用于调理脾胃虚弱导致的饮食不化、贪少、服胀、服泻等。   除了可以借鉴:中医调理身体外.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也可以做相应的改进,来促进肠胃健康。其措施主要有:1每日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蔬菜,以增加食物纤维的摄人。纤维可加速食物的运转.使粪便变软,使排便顺利。2应限制产气食物的摄人。产气食物进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可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使肠道扩张、肠蠕动缓慢,引起肠胀气、腹痛、便秘或腹泻。萝卜、豆类、卷心菜土豆等.都是产气较多的食物,少食为宜。3要做列饮食规律。以饮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由于肠胃出间题不是”闹情绪”那么简单,还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从日常生活人手,拥有健康的胃黏膜和平衡的肠道菌群.肠胃的小情绪就不会影响到你美好的生活了。 (责任编辑:王海娥)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肠胃闹情绪,原因...”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