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中国老人离幸福还有多远

时间 : 2009-03-28 22:01:30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人的幸福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那么幸福到底离中国老人有多远呢?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七个城市的2225名6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中显示(此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40%),78.4%的老年人感觉比较幸福,但是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并不轻松,还有很多因素对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老人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套用一句话:幸福的老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老人各有各的不幸。在老人看来,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富足的经济状况是幸福的三大支柱。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难免会受到疾病的困扰。对于老年人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子女来说都是最大的帮助。因此,38.7%的老人将身体健康作为生活幸福的首要标准。   家庭和睦也为19.7%的老人视作幸福的标准。这是因为人在步入老年后,身体大不如从前,尤其在遇到疾病时,需要有人照顾。另外,老人在上了年纪后害怕寂寞孤独,需要有人给他们聊以自慰。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可以去掉老人“心”上的疾病。因此,感觉幸福的老人,必定生活在和睦、温馨的家庭。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对老人而言这一信条同样适用。本次调查中,16.6%的老人认为“有钱”是幸福的必备条件之一。多数老人退休之后,经济条件与在职时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老年人随时面对疾病的威胁和生理变化所导致的生活能力下降,经济宽裕有助于他们应付诸多困难。本次调查就发现,有近3成的老年人担心未来有重大疾病的可能,并且分别有18%的老年人担心疾病引起的经济困难和医疗费用的支付问题。因此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经济状况对他们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老人幸福吗?   在本次调查中,77.8%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都比较满意,不满意的仅占11.6%;78.4%的老人表示有幸福的感觉,感觉不幸的仅占6.6%。可见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满意度都较高,感觉比较幸福。   但是,老年生活果真如同许多老人认为的那样幸福安逸吗?本次调查中, 37.8%的老人表示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45.2%的老人认为与家人交流的频率不高,43.9%的老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不是很多,91.5%的老人都或多或少会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并且其中有1/4 (25.1%)的受访者认为压力较大,不堪重负。另外,老年人的生活内容比较单一,85.0%的老人将看电视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家务劳动在61.8%的老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占相当比重。在诸多真实、鲜明的数据印证下,中国老人的“幸福生活”似乎并不轻松。   阻碍中国老人的幸福在哪里?   幸福本身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它与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直接相关。但幸福也不是一个无法界定和判断的概念。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在分析了几百项研究成果后,曾归纳概括出一组与幸福感有关的因素:健全和健康的身体;实际的目标和期望;自尊;控制感情;乐观;豁达;益友;合群;挑战性的工作和活动性的消遣;集体意识。这些因素固然受到了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但仍然具有普遍性意义,我们不妨用这些与幸福感有关的因素在中国老年人身上的表现,来分析中国老人的“幸福生活”。   首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健全和健康的身体”因素讲,大多数老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某些老年性疾病的困扰,本次调查发现,30.2%的老人几乎半年就会去一次医院,14.2%的老人一个季度会去一至两次,12.6%的老人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医院。   其次,社会交往能力差。比起青年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老年人似乎已经不会有太多的“梦”。“益友”、“合群”和“集体意识”这三个因素与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关,就多数老人的现状来看,退休意味着从以往最依赖的集体中脱离出来,许多人没能再找到能接纳自己的集体。并且,随着年事的增高,身体活动能力会逐渐弱化,社会交往的圈子可能会越缩越小,以至老友的去世等都会使老人陷入越来越孤独的境地。本次调查中,43.9%的老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不是很多,50.9%的老人感觉自己没什么知心的朋友。至于“挑战性的工作和活动性的消遣”所带来的一张一弛的刺激,这种幸福感似乎更多是属于年轻人的专利。   最后,消极情绪挥之不去,特别是高龄老人。只剩下“乐观”、“豁达”和“控制感情”这三个具有浓厚主观色彩的因素。在本次调查中,有高达16.7%的老人被“平淡冷漠、无聊发愁、孤独寂寞”等消极情绪所影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消极心态更多一些,占到23.56%。   这些阻碍幸福的因素也并非不可调整和改变。因为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多与生理变化密切联系的。老龄化虽然带来了种种困惑与问题,但多数情况下只是生理变化造成了期望和需求在内容上的新变化。幸福毕竟在本质上表现为期望和需求的不断满足过程,因此帮助老人抛开生理变化的影响,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不断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那么幸福会离老年人越来越近。   首先,老年人应树立“积极老龄化”的意识,打破把自己视为无能、是社会负担和无社会贡献的群体的旧观念。本次调查发现,虽然83.6%的老人感觉目前社会的敬老风气较好,周围人对自己比较尊重,但仍有37.7%的老人认为自己属于低阶层,45.8%属于中等阶层。可以看出,老年人对自己的评价基本属于中等偏下阶层。老年人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提高自信和自尊,在活得潇洒的同时也可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自我保障的能力。   其次,老年人应树立积极的交友意识。虽然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在老年幸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让老人对自己的生活保持乐观态度方面,更为广泛的友情却举足轻重。本次调查发现,现在仍在工作的老年人在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各维度上都高于不工作的老年人,特别是在“能经常交到新朋友”的维度上远高于现在不工作的老人。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与同事、亲友、邻居来往,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活动筋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反之,如果性格内向又不进行社会交往,就会加速生理、心理上的“老化”。总之,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好的人际关系可使老年人获得生活的满足感,感受生命的意义,从而远离消沉和孤独的心境。   再次,老年人需要树立积极的健康意识。调查显示,受访老人中63.6%坚持每天锻炼,但也有10.1%的老人表示从来不锻炼。老年人应在未老之前就为自己积蓄健康和精力,把锻炼身体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不仅有利于强健体魄,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调查中32.6%的老人对目前健康方面最担心的是“未来有重大疾病的可能”,这种担心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是巨大的威胁。老年人应树立“疾病并不是无法战胜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保持精神生活愉快的重要心理条件。   幸福表现为期望和需求在不断满足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以上三种意识的确立,能够成为克服老龄化社会种种困惑的精神武器,是一种进步的价值观,也是老人体验和享受晚年幸福所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革新观念,真正的幸福离老人其实并不遥远。 (责任编辑:刘振龙)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国老人离幸福还...”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