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健康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专家提醒:用法不正确疗效打折扣

时间 : 2009-03-28 20:33:42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错误一:简单地随一日三餐服药   药品说明书上书写药品的使用方法时,往往会写上一日几次字样,又往往会标明饭前服或饭后服的字样,许多患者就简单地将服药时间理解为"随用餐的时间"使用。一日几次是药物学家根据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定出的,比如 "1日3次",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而如果把3次用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的后果。   错误二:躺着服药   一些患者由于身体不便或懒于起床而躺着服药。殊不知,这样会使药物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甚至会埋下食道癌的隐患。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   有些患者为了省事,不喝水便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人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干吞磺胺类药物时就会有此危险。   错误四:将药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服   一些人怕吃药时吞不下去,就自作主张地把药片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在胃里就被溶解,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有特殊说明,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可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错误五:对着瓶口喝药   这种情况见于喝糖浆或合剂时。这样做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正确的做法是依据包装瓶上的刻度,将药液倒入杯子或勺子中服用。   错误六: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意外怀孕的原因也许不是漏服避孕药,而是在服用避孕药的同时服用了抗结核药或防止脑出血的药物,导致避孕药失效;抑郁症的症状得不到控制,也不一定是药物疗效不好或个体差异,而是在服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同时又服用了抗过敏药;导致治疗心脏病药物失效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在补充甲状腺素治疗甲低的同时如果又补镁,那甲状腺素就白费了。   错误七:喝水过多   干吞药不行,服药后喝水过多也不行,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   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错误八:服药后马上运动   服药后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期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错误九: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实习编辑:王俏茹)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专家提醒:用法不...”相似的文章

专家咨询

王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详情]

向TA提问

倪幼方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详情]

向TA提问

程云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详情]

向TA提问

常见用药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色欲伤,腹股沟直疝,腹股....详情

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行...详情

小儿泻止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详情

推荐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黄埔区中医院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广州市黄埔区蟹山路3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15号

哈尔滨第一医院

哈尔滨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51号

猜你喜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opyright© 2000-2015 www.99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7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